名家論壇》徐佳馨/房貸問題不是今天才開始

央近期房貸狀況很緊張,讓許多人憂心系統性危機要來了?(示意圖/取自Pexels)
[NOWnews今日新聞] 近期房貸狀況很緊張,許多人都在問是不是系統性危機要來了?央行是不是要鬆綁選擇性信用管制?抑或是重新檢討銀行法72-2的比例?
可是,如果把時間拉長來看,就會發現這場房貸荒並非一朝一夕成型,在當初低利率開始之際,就已經埋下禍根,只是高房價與交易熱等許多巧合一起發生,各方現在才感受到風吹草動。
根據統計,過去台灣的房貸戶平均 7.5 年就能還清貸款,現在卻越拖越長,借款人寬限期能用就用,還能延就延,銀行收回的本金速度明顯放慢。過去房貸不再是「先苦後甘」的過程,而更像是一場「能拖則拖」的延長賽。
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除了高房價讓民眾難以負擔,只能以時間換取空間,加上投資市場的利差套利。當房貸利率不到 3%,而高股息 ETF 殖利率動輒 5% 以上,選擇上多會把錢投到投資市場,而不是急著還房貸。
換句話說,房貸與投資市場之間的「套利空間」,正在被用到淋漓盡致,這不只是民眾的選擇問題,銀行端也開始吃不消。
本金回收慢,資金周轉變得困難,加上央行對不動產放款集中度的管制,銀行想要承作新貸款,也得看既有貸款能不能回收,在此狀況下,又逢最大交屋潮到來,房貸又「緊」又「卡」,並不讓人意外。
根據聯徵中心的數據,2023 年第 4 季,平均貸款期數突破 300 期,超過 25 年。這意味著 30 年房貸逐漸成為常態。
相較於30 年房貸幾乎是標配的美國,利率長期維持在 6% 上下。這種高利率迫使借款人謹慎思考還款能力,套利空間自然有限。而日本縱然也是超低利率,但日本房市因少子化和人口外流,加上不動產有長期維護費用等結構性問題,投資誘因不足,低利也沒有變成大規模的套利工具。
唯獨台灣,擁有「高房價、低利率、多資金、樂投資」的獨特組合。
這樣的環境,讓房貸市場與投資市場形成一道套利通道,結果是房貸被「拉長」,風險被「推遲」,銀行被「卡住」。
有人說,拉長年期能降低每月負擔,讓年輕人買得起房。
但別忘了,時間拉長,不代表風險消失,只是把壓力分散到更久的未來。
今天房貸市場的緊張,不是「突然的意外」,而是長年累積的結果。房價、利率、投資行為與政策設計,交織出一個結構性矛盾:
房價高漲,讓貸款額度愈墊愈重。
利率過低,鼓勵了「不急著還」的習慣。
投資市場報酬率高於貸款成本,吸走了本該用來減債的資金。
寬限期設計,則把風險推遲到未來。
種種矛盾層層堆疊下,當景氣與價格出現反轉,原本以為穩健的結構也會開始搖晃。
真正值得檢討的,不是「利率要不要再升一點」這麼單純,而是整個制度該怎麼修。制度若不改,我們只會重複「高房價→房貸拉長 → 本金不還 → 銀行壓力 → 政策補洞」的邪惡循環。
在我們面前活生生上演的房貸危機,不是一場突發,而是一次次的累積,當市場上每一個人都以「精算套利」為日常選擇,最終只以找到下家為貸款的句點,當制度默許甚至加碼鼓勵這樣的行為,日後的風險大家一起買單,也就不足為怪了。
●作者:徐佳馨/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徐佳馨/貸款不足,樂了誰?
名家論壇》徐佳馨/穩定幣X房地產,能擊出新火花嗎?
名家論壇》陳冲/A25決標十周年回看初心
最新生活新聞
-
誰來選黨魁?國民黨新北議員籲勿再上演宮鬥戲碼
(40 分鐘前) -
「2025烈嶼鄉芋頭季系列活動」記者會於台北世貿秋季旅展登場
(41 分鐘前) -
屏東潮特工集結! 幸福村恐龍出沒驚喜滿滿!
(53 分鐘前) -
台東最美星空音樂會 三仙台遊憩區浪漫登場
(54 分鐘前) -
讓旅人用味覺迎接清晨體驗溫柔日子 「一瓢食宿」將竹山在地食材與風土人情呈現於餐桌
(54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