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仲門店突歇業 買房後售後服務誰來扛?

面對瞬息萬變的房市與多元的房仲業者,專家提醒,消費者在選擇房仲時,除了比價,也應留意業者的資本額、是否為上市櫃公司,以及是否為單一法人主體。(圖/信義房屋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買房是人生大事,但交易完成後,如果房仲門店卻歇業了,消費者能怎麼辦?。近日有網友在臉書社團「買房知識家」發文,表示透過加盟品牌房仲成交物件,不到兩個月再度路過門店時,竟發現店面已歇業,擔心未來房屋若出現問題,將求助無門。貼文引發熱議,有人認為「交屋完成了理你的機會也不高」、「買賣契約與仲介服務契約仍然有效,不會因為店關了就失效」。專家提醒,遇到加盟店歇業問題,消費者可先嘗試向加盟品牌總部尋求協助,若無法獲得處理,仍可透過消費者申訴機制維權;若是直營品牌則可至任意分店尋求支援,並在提醒選擇業者時,應留意三大關鍵。
信義房屋旗下信義代書葉惠玲表示, 房仲業者於不動產交易過程中,依法負有資訊揭露與產權調查之義務。若其未盡查證或說明責任,致使買方權益受損,消費者得依《民法》或《消費者保護法》請求退還仲介費或賠償損害。若買方於交易完成後發現房屋存在瑕疵,仍得依《民法》主張「物之瑕疵擔保責任」,向賣方請求修繕、減少價金等。實務上,多以通知後六個月內行使權利為合理期限,仍應視個案情形及法院裁量而定。
若瑕疵與房仲業者資訊揭露不實或產權調查疏漏有關,消費者可要求退還仲介費或賠償損失。若協商無效,消費者仍可向消保團體、不動產公會或地方政府申訴,或透過司法途徑請求賠償或解除契約。葉惠玲提醒,交易完成不代表風險終止,唯有了解自身權利與申訴管道,才能在問題發生時有所依據。
信義房屋士林劍潭店執行經理楊榮昌指出,房仲品牌的經營模式也會影響售後服務保障。台灣房仲業者主要分為「直營」與「加盟」兩種型態。直營店由品牌總公司直接管理,制度與流程統一,能確保服務品質一致;即使人員更動,也因有完整訓練體系,服務不中斷。加盟店則由獨立業者經營,享有品牌資源的同時,服務費與經營也更具彈性,但品質也因店而異。
信義房屋法律事務組執行經理杜中平補充,直營店的法律責任由總公司承擔,消費者可直接向總部主張權益;加盟店則由加盟業者負責,品牌總部與加盟店法律地位獨立,若店面歇業,總部未必有義務介入。不過他也提醒,法律責任的歸屬仍須依個案事證與法律概念判斷,有部分案件中,加盟店既使用加盟總部授權的服務標章,已有為加盟總部執行仲介業務的外觀,而加盟總部內部又對加盟店的服務標準、流程與形象有一定監督、控管及稽核,則在法律上仍可能成立僱用人責任,使加盟總部負連帶責任,但並非所有加盟關係都能一概而論。
杜中平提醒,消費者在簽約時應確認簽約對象的法律身份,包括查看契約文件上的公司名稱與統一編號,並可透過品牌官網或客服核實門市是否為直營。若合約條款明示由總公司提供履約保證,代表保障集中;反之,若由加盟店自行負責,則後續責任歸屬於該店,消費者需特別留意。
楊榮昌以信義房屋的全直營模式為例說明,當分店歇業時,總部會主動承接交易後續服務。透過統一管理制度與數位化平台,完整記錄交易細節與客戶資料,即使門市變動,其他直營門市或總部皆能接手處理,確保服務不中斷。他補充,信義房屋設有跨店合作機制與客服中心,能即時支援消費者需求,避免因人員異動或門市更替而出現斷層。
葉惠玲補充,信義房屋推出的「SinyiCare十大守護」服務保障,涵蓋漏水、蟲蛀、高輻射建物等多項風險保障,並提供履約保證價金信託機制,保障交易資金安全。即使交屋後出現問題,消費者仍可申請保障,無需擔心門市歇業導致權益受損。
面對瞬息萬變的房市與多元的房仲業者,楊榮昌提醒,消費者在選擇房仲時,除了比價,也應留意業者的資本額、是否為上市櫃公司,以及是否為單一法人主體。高資本額代表財務穩健;上市櫃公司受主管機關監督,資訊透明;單一法人主體則能確保所有門市由總公司負責,避免交易後求助無門。消費者在簽約前,不妨多方比較,了解業者的經營模式與售後機制,才能在交易完成後真正安心。
相關新聞
房市/捷運三鶯線延伸拍板!信義房屋:「這區」增利多
房市/泰雅文化融入長照 信義房屋社區一家支持原鄉共好
房市/台北市松江路優質地段 「小奢宅」成潛力股
最新生活新聞
-
台中苗栗豪雨特報 台南以北、宜花防大雨
(29 分鐘前) -
颱風塔巴影響 華航飛香港部分航班取消
(30 分鐘前) -
5旬女自律神經失調!求助中醫擺脫頭暈頭痛
(35 分鐘前) -
江祖平事件 食藥署:管制藥物若非醫藥用屬毒品
(51 分鐘前) -
打造高雄宜居城市 邱議瑩:成立青年安居行動聯盟
(55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