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2°
( 23° / 21° )
氣象
2025-09-17 | 今日新聞

北榮研究揪黃斑部皺褶惡化關鍵

北榮研究揪黃斑部皺褶惡化關鍵
北榮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林泰祺提到,黃斑部皺褶是常見的眼底疾病,可能會導致視力模糊、扭曲變形,甚至影響生活品質。(圖/北榮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一名66歲個案因為左眼曾有視網膜剝離,手術後雖然恢復良好,但不到半年回診追蹤,卻發現視力下降至0.08,檢查發現是「黃斑部皺褶」,手術移除後雖然恢復至0.9,但仍感覺看東西會輕微扭曲變形。醫師提到,可能會導致視力模糊、視覺功能受損,甚至影響生活品質。

台北榮總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林泰祺提到,黃斑部皺褶是常見的眼底疾病,在視網膜黃斑部表面形成一層薄膜,導致視力模糊、扭曲變形,甚至影響生活品質。

根據統計,黃斑部皺褶的好發率約為總人口的5.3%到18.5%;而早期的黃斑部皺褶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臨床上需透過眼底鏡檢查,或是同調共軛光掃描儀診斷。

隨著疾病的進展,則可能造成視覺功能受損,影響生活品質。林泰祺說,過去的手術治療大多僅限於視力嚴重受影響的患者,約有70%至80%的患者在成功移除黃斑部皺褶後可恢復視力,但仍有部分患者即便手術順利,視力改善仍相當有限。

研究揭黃斑部皺褶膠質細胞大量增生 醫:是視力惡化主因

而台北榮總眼科部與病理檢驗部合作研究發現,黃斑部皺褶的嚴重程度與薄膜中細胞的組成息息相關,並證明「膠質細胞」的大量增生是視力惡化的主因。

傳統上,僅依據視力下降程度或共軛光掃描儀影像分期來決定手術時機,並不足以準確預測術後視力。但如果等待膠質細胞大量增生並造成明顯結構破壞後才接受手術,往往難以完全恢復視力。


北榮研究揪黃斑部皺褶惡化關鍵
北榮病理檢驗部醫師王蕾琪提到,膠質細胞是造成視網膜結構受損與視覺惡化的關鍵角色。(圖/北榮提供)

北榮病理檢驗部醫師王蕾琪指出,在組織病理學檢驗部分,研究發現,黃斑皺褶主要由三種細胞組成,包括膠質細胞、玻璃體細胞以及纖維細胞。其中,膠質細胞占比最高,且會隨疾病進展而不斷增生。研究結果顯示,膠質細胞密度愈高的黃斑皺褶患者手術後視力恢復就愈差。

相較之下,玻璃體細胞與纖維細胞的影響力較小。換言之,膠質細胞是造成視網膜結構受損與視覺惡化的關鍵角色。

林泰祺解釋,膠質細胞的異常增生會導致黃斑部增厚與結構扭曲,進一步造成病人視線模糊、影像變形。而這種細胞變化可能早於共軛光掃描儀影像上可見的結構變化,因此光靠影像檢查,往往無法及時判斷疾病惡化的速度。

林泰祺說,黃斑皺褶過去常被認為是「良性、進展緩慢」的疾病,通常只有在患者視力嚴重受損時才會建議動手術。不過,隨著顯微手術與影像技術的進步,手術風險與併發症已大幅降低,患者術後恢復速度也更快。

林泰祺呼籲民眾,千萬不要忽視「看東西扭曲變形」的症狀,即使症狀輕微也應該及早就醫、及早治療。並提醒臨床醫師在判斷手術時機時,應該導入「早期介入」的觀點,除了考慮視力與共軛光掃描影像的分期外,更應理解疾病的細胞層面變化。



相關新聞


不菸不酒!她長3公分惡性腫瘤 「曾罹肺結核」飆200倍風險


ADHD不是單純好動!迷思一次看 醫:腦內像有「10個喇叭」在播放


小時候胖「成年恐愈來愈胖」!長高與1關鍵有關 孩子冒4警訊小心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