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例「副傷寒」本土個案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國內首例副傷寒本土個案。(圖/記者張乃文攝)
[NOWnews今日新聞] 疾管署今(23)日公布我國今年首例本土副傷寒確定病例,為北部20多歲外國籍男性,今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有印度旅遊史,8月上旬入境後曾居住於中部。個案於8月26日出現發燒、腹瀉、頭痛等症狀,後續檢驗確診副傷寒。衛生單位後續啟動相關防治措施,針對飲食進行更為詳細調查。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提到,副傷寒本土確定病例為一位北部非本國籍20多歲男性,本身無潛在病史,8月上旬來台,但8月上旬到下旬住在台灣中部,後續出現腹瀉、頭痛、持續發燒等,發病一週後,9月初至急診就醫,收住一般病房治療。
林詠青指出,血液培養確認有副傷寒桿菌,經疾管署實驗室確認為副傷寒確定病例;個案於9月中康復出院,共計約住院2週。
林詠青說明,經疫調確認,個案在副傷寒潛伏期間,也就是發病前1到10天都在台灣,才研判為本土確定病例;而3位同住接觸者都無疑似症狀,當地衛生主管機關採檢糞便皆為陰性。
林詠青指出,個案表示自己沒有生飲、生食或食用海鮮習慣,感染源則有待釐清,也會再針對個案進行詳細飲食史調查,
9月1日就醫後住院治療並採檢送驗,9月10日檢出副傷寒桿菌確診,目前已康復出院。衛生單位已啟動相關防治措施,針對個案進行更詳細飲食等暴露史之調查,3名同住接觸者皆無疑似症狀,並已採集糞便檢體送驗,3人皆檢驗為陰性。
依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今年截至9月22日止,副傷寒確定病例累計1例本土病例。2021至2025年本土累積病例數分別為1、6、26、3、1例,境外移入病例數分別為0、0、2、1、0例,其中2023及2024年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印尼、印度及柬埔寨各1例。全球每年報告約216萬例副傷寒病例,其中1.4萬例死亡,多數為兒童;疫情以南亞為最高,占9成以上,其次為東南亞、西非及東亞,病例最多的國家為巴基斯坦、印度、及尼泊爾。
疾管署說明,副傷寒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是由副傷寒桿菌引起之腸道傳染病,主要透過食用受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或尿液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傳播,潛伏期通常為1至10天,可傳染期為1至2週。
疾管署指出,常見的症狀有持續性發燒、頭痛、不適、厭食、腹痛、腹瀉、相對性心搏過緩或軀幹出現紅疹等。疾管署呼籲民眾隨時注意飲食及手部清潔,飲用水應煮沸或使用瓶裝水,食物須經過充分加熱煮熟後才可食用,烹調及製備過程也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
此外,落實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處理食物前或更換尿片後,應正確使用肥皂及清水澈底清潔雙手,才能有效防範感染。
疾管署提醒,民眾如出現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飲食史;醫療院所如發現疑似個案,請於24小時內通報。
相關新聞
米其林推薦「佳佳甜品」進口中國白芝麻!驗出農藥殘留
衛福部擬禁「直美」!手術需有大外科 醫界肯定:還可更嚴
迎秋分!中醫揭臨床1症狀:秋燥典型表現
最新生活新聞
-
關務署高雄關針對海運快遞貨物進行查緝行動
(53 分鐘前) -
新北耶誕城必逛全攻略 打卡亮點完整蒐集
(55 分鐘前) -
八里左岸4K即時影像璀璨上線 雙岸視角盡收淡江大橋壯麗風采
(59 分鐘前) -
謝國樑:颱風預測與實際雨量落差大「要怎麼放假」
(1 小時前) -
普發1萬超值玩臺北 北投泡湯享優惠
(1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