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收假不煩躁!中醫師分享養生小妙招

中秋正值「夏冬交替」的過渡期,氣候由熱轉涼,空氣轉為乾燥,人應要隨著氣候,調整中醫養生策略,建議可以多泡腳暖身、規律作息,護脾胃、調節情緒。(示意圖/pexels)
[NOWnews今日新聞] 中秋連假結束,民眾除了賞月,更是吃不完月餅、烤肉、柚子。Dr.Nice明悅中醫診所朱益智副院長提醒,中秋正值「夏冬交替」的過渡期,氣候由熱轉涼,空氣轉為乾燥,人應要隨著氣候,調整中醫養生策略,建議可以多泡腳暖身、維持規律作息,有助於調節情緒。
朱益智分享,中醫講「秋燥」、「肺主皮毛」,因為秋燥容易耗損人體津液,導致口乾舌燥、皮膚乾燥、乾咳等症狀。秋天乾燥,不但容易傷肺,表現為咳嗽、喉乾、皮膚乾燥。所以,建議平時可以多補充水分,滋潤肺部。多吃潤肺食物:如梨、蜂蜜、百合、銀耳、蓮藕、杏仁,滋陰潤肺、緩解秋燥。
然而,台灣為海島型氣候,相對濕度高,秋季的大氣中常呈現乾濕分離狀態。腸胃虛寒的人反而容易受到濕氣的影響,出現秋濕潛伏在肺胃之間的情況;舌苔厚膩、胸悶、排便不順暢等症狀,則需以調理脾胃為主;避免太過油膩及重口味食物。
另外,順應自然作息,早睡養陰精,早起呼吸新鮮空氣,肺氣更旺。而晚上賞月時慢步散心,舒緩情緒、安神養心,「放輕鬆」三字,讓散步更舒心。
而在中秋餐桌上,常常必須吃不少烤肉、月餅、柚子,但若攝取過量,很容易造成腸胃負擔,中醫稱之為「積食」。
柚子屬於寒涼水果,脾胃虛寒或易腹瀉者不宜多吃,建議飯後少量攝取。柚子是應景水果,但性味偏寒涼。脾胃虛寒或容易腹瀉者,不宜多吃,建議在飯後少量攝取。
烤肉則是油膩、熱性食物,建議搭配蔬菜(如綠葉蔬菜、玉米、香菇),可中和油膩並助消化;避免焦黑:燒焦的食物易產生有害物質,應盡量避免食用烤焦部分;可搭配綠茶、菊花茶、山楂或洛神花茶等清熱解膩的飲品。
月餅因為性質黏膩,容易礙胃滯脾,高糖高油,易生濕熱、阻礙脾胃運化。建議每次吃四分之一至半個,搭配茶飲,如陳皮茶、山楂茶、普洱茶或烏龍茶,有助消化去膩。
他建議,每餐後步行10分鐘,幫助腸胃蠕動,避免消化不良。

中秋養生小妙招
1.調節情緒
秋應於肺,在志為憂。秋季容易產生憂鬱情緒,賞月、聊天、散步等活動能舒緩「秋悲」,保持心情愉悅。
2.規律作息
別為了賞月熬夜太晚,早睡早起,氣血順暢才健康。
3.泡腳暖身
中秋時節,早晚溫差大,手腳容易冰冷。睡前泡腳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身體放鬆。可在泡腳水中加入薑片(活血驅寒)、艾葉(溫經通絡)或當歸(補血活血)來提升效果。
4.適度活動
賞月時可邊散步邊欣賞,避免久坐不動,有助氣血循環。晚上賞月時散步,也能順便舒緩情緒、寧心安神。
5.穴位按摩
魚際穴:大拇指根部與手腕連線中點,手掌側邊赤白肉交界處。互相搓揉兩手魚際穴,能降肺火,還有預防感冒的效果。
陰陵泉穴:膝蓋內側下方,脛骨頭下緣凹陷處。能健脾理氣消水腫、調節腸道機能。
推薦中秋養生食療
消食茶
山楂10g + 陳皮6g + 茯苓6g → 幫助消化、化濕降膩
百合蓮子湯
養心安神,潤肺止咳
冰糖燉梨
生津潤燥,清熱化痰
相關新聞
中秋連假將結束!返鄉車潮湧現 高公局:宜蘭北向下午實施高乘載
鏟子超人不休假!中秋連假首日湧2萬人次 超缺水電、木工志工
中秋連假天氣好!國道估將湧大量車潮 上午9大路段恐壅塞
最新生活新聞
-
旗山天后宮單身聯誼活動 媽祖月老中秋月圓送良緣
(29 分鐘前) -
搶全聯打折品!路人靠1招成功改價 內行全搖頭:不要誤導
(42 分鐘前) -
屏東榮家中秋卡拉OK烤肉 温馨團圓慶佳節
(52 分鐘前) -
金門島嶼生活節跨界藝術生活登場 打造秋冬最獨特旅遊體驗
(52 分鐘前) -
以鏡頭搭起跨世代交流橋梁 竹縣辦「青銀志工共融影像工作坊」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