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衛八號自製率84% 太空中心拚這2項再補強

福衛八號計畫主持人劉小菁(左)、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右)(圖/記者李青縈攝)
[NOWnews今日新聞] 福衛八號為我國心血結晶,國內自製率達84%,今日第一顆(FS-8A自新竹的國家太空中心(TASA)起運將搭機送往美國,並宣布由賴清德總統以已故導演齊柏林命名該衛星,象徵成為守望台灣的眼睛。福衛八號計畫主持人劉小菁指出,目前主要是僅剩衛星電池與太陽能板仍依賴國外供應,未來將透過自主研發補足關鍵缺口,力拚全面國產化。
福衛八號包含6顆原始解析度1米的光學遙測衛星以及2顆原始解析度小於1米的超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預計今年逐年發射在距離地表561公里高的太陽同步軌道,並以星系方式運作,使地表取像更頻繁、也更清晰,每日再訪台灣三次。
國家太空中心董事長、國科會主委吳誠文指出,總統去年就職演說就宣示要競逐太空,而打造衛星就是必要一步。目前從低軌衛星通訊、遙測應用、太空資源探勘到環境監測,太空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據估計,2035年全球太空經濟規模將達1.8兆美元。
吳誠文說,我國在這波浪潮中應憑藉資通訊、精密機械與電機的產業優勢,透過國家太空計畫累積產學技術能量、取得飛行履歷,帶領國內業者共同進軍這個兆元市場,讓太空計畫可以充分支援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強化國家太空韌性。
TASA主任吳宗信表示,第一顆衛星就由超過20家本土廠共同打造,整體自製率高達84%。劉小菁說,在「衛星電池」與「太陽能板」尚未完全國產化,但相關研發計畫已在太空中心內部啟動,朝向全面國產化努力。
賴清德指出,相信國產自製比率會持續上升,結合我國資通訊產業優勢,打造太空產業供應鏈,未來將組成緊密對地太空對地網路 。吳宗信說,由於福衛八號每日可通過台灣上空三次、環繞地球約14圈,可即時提供高解析度影像資料,在災防上,如土石流、堰塞湖等災害情況可以精準掌握,也可應用在國土安全上,提升國家韌性。
另外,吳宗信表示,2027年會發射低軌的實驗衛星,後續2028年也會啟動福衛九號,採用微波遙測技術,可於夜間或穿透雲層拍攝影像。衛星製造產業平台是以「母雞帶小雞」模式,現在由仁寶與緯創帶頭,目標培養具衛星系統整合能力的本土廠商,推動台灣太空產業鏈發展。
相關新聞
自製衛星星系「福衛八號」今赴美 賴總統命名「齊柏林」原因曝
AI算力太吃電?亞馬遜貝佐斯曝解方:把資料中心蓋到太空去
建構台灣太空生態系及人才培育 台英簽署太空產業MOU
最新生活新聞
-
-
海線首座斥資6.4億打造!試營運7天已吸2萬多人進場體驗
(22 分鐘前) -
台南水雉園區獲星級濕地中心獎 保育結合產業受肯定
(30 分鐘前) -
許智傑爭取成功!粉紅超跑提前一天贊境高雄 白沙屯媽首度駐駕紅毛港
(34 分鐘前) -
美國加州長堤桃園姊妹市委員會訪桃 蘇俊賓盼深化兩市交流與合作
(35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