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種藥品退台灣!石崇良:啟動專案進口機制

針對今年已有47項藥品申請退出台灣市場一事,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2)日表示,政府已啟動專案進口機制,確保臨床用藥不中斷。(圖/NOWNEWS資料照片)
[NOWnews今日新聞] 多款原廠藥陸續宣布退出台灣,基層藥師指出,今年至少7種原廠藥將退場。衛福部食藥署表示,今年截至9月底,已有47項藥品將退出台灣,對此,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2)日表示,政府已啟動專案進口機制,確保臨床用藥不中斷,民眾不必過度恐慌。他強調,除一款免疫抑制劑「Cyclosporine」外,多數退出市場的藥品均有學名藥可替代使用。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今年截至9月底,共有47項藥品提出退出台灣市場,包含常用化痰藥「氣舒痰」暫停供應、氣喘藥「可滅喘」即將停供,恐衝擊慢性病與長期用藥族群的治療穩定性。
衛福部長石崇良今日出席「2025年台灣世界中風日」活動,在受訪時指出,退出台灣的47種藥品多屬於老藥,國內大多已有學名藥替代使用。目前僅有免疫抑制劑「Cyclosporine」因原廠停止產線生產而受影響,該藥為器官移植後防止排斥的重要用藥,雖供貨可維持至明年底,但政府已預作準備,將啟動專案進口確保供應。
石崇良進一步說明,藥品短缺情況主要集中在進口藥品,未來半年供應可能出現波動,部分廠商將縮減進口量或暫停供應。不過,衛福部已建立通報與監測機制,確保能及時調度替代藥品,降低臨床衝擊。
至於外界關注藥價是否上漲,石崇良強調:「目前沒有相關漲價情形,若業者因成本變動需調整價格,應依法提出成本核實再行審核。」他也呼籲民眾不必恐慌,醫療院所與藥局均有替代藥可使用,政府將持續透過國際採購與專案進口,避免缺藥危機擴大。
石崇良表示,食藥署為掌握藥物短缺情形,目前設有「藥品供應資訊平台」,依「藥事法」規定,必要藥品減產或退出台灣市場,強制其於6個月前必須通報,而非必要藥品沒有強制,有些藥廠願意通報,有些不會,但部分非必要藥品藥廠通報時,往往僅提前一個月通報,造成食藥署因應及評估時間太短。目前食藥署已送出「藥事法修正草案」,其中,未來所有藥品退場都須提前半年通報。
而為因應美國總統川普的藥品關稅,石崇良表示,面對短期的藥價調漲,目前已於韌性特別條例編列200億元用於藥價調整,但就長期藥品韌性,仍須增加民眾對學名藥的信心,並透過國產或區域性合作增加學名藥供應。
相關新聞
芥菜種會助家園修繕、陪阿嬤返家 衛福部籲戴好「守護盾牌」
疫苗、健檢可拿點數!衛福部擬推「健康幣」 石崇良:拚明年上路
「黑心豬大腸」流向5處!衛福部長稱已掌握:2000多公斤封存銷毀
最新生活新聞
-
南投茶博會閉幕 9天湧123萬人次新紀錄
(3 小時前) -
南瀛書藝國旗歌迎光輝十月 白髮吟墨香重陽敬老
(3 小時前) -
百歲823榮民楊載牧奶奶紀壽 金門榮服處歡喜慶生
(3 小時前) -
中華民國金門烈嶼公共事務協會抵金拜會縣府
(3 小時前) -
花蓮近海規模4.5地震 最大震度4級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