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7°
( 28° / 27° )
氣象
2025-10-13 | 今日新聞

中市后豐公托不足 議員引「用腳投票理論」

中市后豐公托不足 議員引「用腳投票理論」
議員邱愛珊指出,山線重點區域的托育資源仍落後全市平均(圖/柳榮俊攝2025.10.13)

[NOWnews今日新聞] 台中市議會今(13)日進行民政業務質詢,議員邱愛珊關注后里與豐原地區公托資源不足及城鄉差距問題。邱愛珊指出,儘管市府近年宣傳「廣設公托」政績,但山線重點區域的托育資源仍落後全市平均,年輕家庭面臨「抽不到、托不起、等不到」的困境,已成為地方人口流失的原因之一。

邱愛珊指出,根據「經濟學人」宜居城市五大指標,教育資源充足與否直接影響城市人口結構。台中市結婚率居六都之首、出生率第二,人口持續創新高,但學齡兒童每年仍減少近二千人。雙薪家庭已成主流,「低負擔、高品質」的托嬰資源,是年輕家庭的重要考量。若托育資源不足,將影響生育意願及勞動力供給。

社會局專案報告顯示,后豐區域0至2歲嬰幼兒高達2,311人,但現有公托名額僅102個,供需比懸殊。即使計入私托與居家保母,仍有1,241名幼兒無法獲得安置。全市核心都會區收托率達70至90%,全市平均為58%,后里、豐原僅46%,遠低於平均水平。邱愛珊指出,托育資源落差已反映在人口變化上,豐原區人口自112年的16萬4,044人下降至今年的16萬2,068人,呈現逐年下滑,113年更出現遷出大於遷入的現象。

邱愛珊質疑,市府以「公托、準公共、私托、保母」混合計算托育量能,難以反映市民對平價、優質公共托育的真實需求。她指出,后豐地區家外送托率達33.88%,已有783個家庭將孩子送托,但區內目前僅有3處公托,預計115年增設至4處,仍難應付2,300名幼兒,許多家長被迫跨區送托。

社會局長廖靜芝表示,未來將於陽明大樓、豐原安康國宅、豐西里活動中心及亞洲大學豐富健康產業園區等地增設公托據點,持續提升后豐區托育量能。她強調,0至2歲幼兒仍鼓勵以家屬照顧為優先,居家保母及私托體系可協助婦女重返職場,同時政府提供育嬰假等配套措施。

邱愛珊最後強調,后里與豐原公托資源不足已非單純社福問題,而是區域發展及人口結構警訊。她援引「用腳投票理論」,呼籲市府正視資源不均問題,提出積極改善方案,讓年輕家庭安心在地成家、生育下一代。



相關新聞


大學生休學遭刁難跳樓輕生 議員:可憐無助


監視畫面恐被消失? 議員批托嬰保護機制不足


污水工程也能很繽紛 中市這條後巷超夢幻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