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多囊腎腰圍超過腿長!妻捐腎救命

台北醫學大學今日舉辦「綠色腎臟照護新典範」記者會,提到多數腎臟病患者進入第4期前,不僅是未確診,甚至沒意識到自己有腎臟問題。(圖/台北醫學大學醫療體系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一位56歲的個案因遺傳性多囊腎病,加上年輕時從事業務工作應酬頻繁,47歲就被醫師宣告即將面臨洗腎命運,直到55歲開始腹膜透析,但因為雙側腎臟囊腫過大、囊液多達1萬毫升,腰圍甚至一度超過腿長,最終妻子提出捐腎意願,完成移植手術後,個案體重在短短3小時內就減少約10公斤,腎功能逐漸回穩。
台北醫學大學今(16)日舉辦「綠色腎臟照護新典範」記者會,台北醫學大學校長吳麥斯致詞時提到,2022年全台約250萬名慢性腎臟病患,占總人口10.6%;但多數患者進入第4期前,不僅是未確診,甚至沒意識到自己有腎臟問題。
吳麥斯指出,根據推估,2027年患者數將成長至300萬人,照護費用更高達新台幣621.8億元,相關共病與死亡風險也將隨之大增。
有患者腹膜透析,因為雙側腎臟囊腫過大、囊液多達1萬毫升,腰圍甚至一度超過腿長,最終仍須進行腎臟移植,才能完成治療旅程。
不過,也因為太太主動提出捐腎意願,成功完成移植手術後,個案體重在短短3小時內減少約10公斤,腎功能也逐漸回穩。
對於必須接受腎臟替代療法的患者而言,腎臟移植是維持腎功能最理想的治療方式,但移植機會有限,多數患者仍須依賴血液透析維持生命。

腹膜透析減少用水電與廢棄物 北醫推永續醫療、健保省千萬
吳麥斯提到,血液透析是相當消耗資源的治療方式,估計每位病人每年需使用逾7.4萬公升的水、1963度電,並產生超過320公斤的廢棄物。
吳麥斯說,相較之下,俗稱「洗肚子」的腹膜透析,不僅大幅減少環境衝擊、治療成效更佳,還可居家進行不必常跑醫院,有助提升病友的生活品質。目前台灣新發透析患者的5年累積存活率達55.1%,居全球之冠,其中腹膜透析者5年累積存活率更高達68.7%。
吳麥斯也分享,先前澳洲有醫師提出「綠色腎臟醫學」概念,提倡透過早期診斷、延緩病情與減少透析等方式,提升病人健康與生活品質,同時減少醫療資源使用,降低對環境負擔與衝擊。而北醫大醫療體系近年也透過此策略,每年成功助約50名病人免於洗腎,透析發生率與死亡率均下降20%,為健保省下逾千萬元支出。
雙和醫院院長李明哲指出,腎臟移植是終結透析的根本之道,2018年台灣腎臟移植成功率高達92%,但卻是一「腎」難求。在台灣,每位腎友平均等待腎臟移植時間超過5年,因此在等待期間選擇能妥善保護殘餘腎功能的腹膜透析,對提升病友存活率至關重要,日本研究顯示若能成功移植,不但可擺脫透析,更能大幅降低照護費用與環境衝擊。
相關新聞
11月大嬰呼吸冒「狗吠聲」!台大醫示警RSV 死亡風險高流感5倍
29歲女產後隔天下床「突失去意識」!醫示警:靜脈血栓近年比例增
網瘋傳「小指貼退熱貼」助眠!醫示警3類人:是巨大的健康陷阱
最新生活新聞
-
-
2025 虎頭埤戲水節熱鬧登場 親子毛孩共享自然歡樂
(43 分鐘前) -
奇美醫療體系跨界串聯 國際研討會打造健康臺南新格局
(54 分鐘前) -
海委會「海洋無障礙」計畫再進化 無障礙親海體驗活動
(57 分鐘前) -
115年健保總額逾兆 賴總統喊話醫療機構加薪
(1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