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心理假先行 第一位推手是他

時任國立中山大學學生事務會議委員、現就讀台大城鄉所的林玟圻表是心理假制度重要推手。(圖/記者王郁勳攝)
[NOWnews今日新聞] 外型瘦高、講話輕聲細語的大學生余祐安,就讀中興大學法律系,他利用暑假期間參加公民提案工作坊,主題就是改善大專院校的心理假制度。他以自身請假經驗,向NOWNEWS娓娓道來,在人際關係與課業夾擊下,請心理假讓他暫時喘一口氣,整頓身心狀況後得以重新出發。
「心理假讓我暫時從課業壓力中抽離出來,是一種喘息的機制。」余祐安指出,大學開局「不順遂」考上自己沒興趣的歷史系,平時除了要應付課業、還要一邊準備轉系考,令他身心俱疲。余祐安說自己個性容易焦慮,那段準備轉系考的過程中,令他身心俱疲,請了2天心理假後,暫時獲得改善,最後順利考上法律系。
課業、轉系考2頭燒 他請心理假舒壓重新出發
考上法律系後的余祐安,迎來新的挑戰,例如擔心自己課業跟不上別人、以及人際關係等,經常獨來獨往,因此預約學校的心理諮商服務,改善自己情緒焦慮問題,但因諮商很搶手,預約之後要等上一個月,才有機會諮商。他點出心理假制度的唯一限制,就是學期考試不得請心理假,但考試期間,就是心理壓力最大的時候。

心理假怎麼開始?得從中山大學畢業生林玟圻說起。NOWNEWS專訪倡議心理假的林玟圻,讓中山大學成為全台第一所示範校,進而推廣成國家政策。
5天3起大學生自殺案 他催生心理假成國家政策
時任國立中山大學學生事務會議委員、現就讀台大城鄉所的林玟圻表示,2020年11月間,台灣大學生在5天內發生3起自殺事件,大學生心理議題引發關注。當時學校召開學務會議,討論如何因應學生心理健康議題,林玟圻順勢提案心理假制度,請假同時引入關懷措施,獲校方支持,隔(2021)年5月實施,讓中山大學成為全國第一所心理假示範大學。
中山大學心理假天數沒有上限,只需填寫請假理由,若次數太多,校方會通報導師介入關心,如未改善將通報諮商中心。心理假上路首年沒人申請,隔年有6人使用心理假,遭質疑使用率低。對此,林玟圻認為不能因為數據低,就蓋棺而論成效差,學生透過心理假休息,藉此讓校方掌握學生情況,適度導入輔導資源。
心理假上路使用率低 2大困境待解
林玟圻針對心理假制度2大困境,提出改善方針。首先是盤點學校的輔導資源是否充足,有學校傳出輔導資源量能吃緊,以余祐安為例,光預約諮詢要等上一個月。第2是請假的配套措施,林玟圻表示大部分學校規定,心理假不得在學期重要考試期間請,他建議學校應有補考等彈性機制因應。
繼中山大學實施心理假之後,全國各大專院校陸續跟進,根據教育部統計截至114學年,已累計135所院校推動。依照《大學法》32條規定,由各大學視校內需求訂定,再報教育部備查。大多數心理假上限為3至5天,請假3天以上,校方會發簡訊通知導師、心輔單位介入關心,部分是累計3天需附就診證明,透過3級輔導機制, 解決學生心理困境。
「心理假不是萬靈丹!」林玟圻指出心理假是讓校方,多一道關心學生的途徑。長遠來看,建立學生的健康情緒養成,應回到整體的教育方針,如何與國際接軌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課程,結合108課綱致力於幫助學生自我理解與認同,並培養溝通互動能力與同理心,成為教育部必須面對的課題。
更多內容請點閱《心理假。心裡放個假》數位敘事專頁
相關新聞
放假「心」制1/10年自戕429人 青少年心靈危機大調查
放假「心」制2/高中職身心假實施周年 不到1成學生使用
放假「心」制4/公務人員身心假實施 真看的到也吃的到?
最新生活新聞
-
-
中華職棒2025台灣大賽在洲際 27日交通管制
(46 分鐘前) -
賴清德民調回血!黃暐瀚曝「黃金交叉」解方
(47 分鐘前) -
連假國道尖峰時間快避開 好走時段先收藏
(49 分鐘前) -
國合會助聖露西亞導入國際資安標準 共築可信賴數位治理基石
(53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