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依賴AI 恐喪失獨立思考能力

根據學生團體EdYouth調查,高達88.3%的學生認為學校應該教導,如何正確且負責任地使用生成式AI。圖為台北市立大學媒體內容產製與數位行銷通識課程。(圖/記者王郁勳攝)
[NOWnews今日新聞] 在清華大學實驗室中,資訊工程系教授胡敏君帶領學生創造出實用的AI動態應用程式。像是利用AI電腦視覺技術,從單一視角畫面直接裁切2D骨架節點。胡敏君解釋,好萊塢常看到的動畫片,若要精準展現人類肢體動作,通常需要這樣的動作捕捉系統。傳統作法需要上百萬經費,但她的團隊只用4台迷你攝影機、接上具有運算能力的AI電腦,15萬就搞定,可用在追蹤投手投球或打擊者的姿勢,造福運動員。

胡敏君喜歡打籃球,從碩士就開始運用電腦視覺技術,分析籃球影片,透過AI幫助運動員情蒐與訓練。她回憶高中時期在女校,很自然會問問題,沒有人會笑你;但上大學後,問問題可能會被男生認為:「你怎麼連這個都不會!」AI問世後,女同學不用擔心發問被男生歧視,因為可以自己先查找答案。胡敏君認為,AI弭平女性在STEM領域(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中,學習機會不平等的劣勢。

學生作業抄AI難證明 老師僅能循循善誘
如今,AI已經廣泛應用在學生報告或作業上,但胡敏君提醒,學生容易忽略自己必須先思考而仰賴AI給的答案。她形容AI就像老師一樣,老師可以幫學生統整資訊,但老師不一定每次都是對的,學生還是必須透過脈絡,判斷AI提供的是否合理。胡敏君說,對待AI就像跟人對話一樣,必須去深究為什麼,不斷地問出更多更完整的資訊,再去判斷這些資訊是否對你的工作有所幫助。
「台灣年輕人接受AI、並善用的速度非常快。」身為資工科系教授,胡敏君認為AI是好工具,但學生太仰賴AI,沒有經過詳細的審視直接放入報告或作業之中,一來可能違反智財權,另一方面也會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
胡敏君舉例,若學生請AI寫程式,出來的語法一定非常類似;或整篇報告會不斷出現重複的東西,這就是ChatGPT這種生成工具會出現的狀況。胡敏君說,她會請學生檢視重複的地方,觀察矛盾之處,再去找更多資料來補足,讓報告更豐富。但她也承認,學生照抄AI這種事情很難去證明,只能勸導學生,可以參考AI提供的答案,但學生必須想辦法重新思考,用自己理解的脈絡寫出自己的東西。
媒體主管換跑道投身教職 靠AI斜槓跨域當講師
AI已是大學校園致力推動的項目,文科更是不敢輕忽。世新大學新聞系主任許志明在台北市立大學講授媒體內容創作與數位行銷,因應AI浪潮與趨勢,他把重點放在AI協作與產製。

電視台主管出身的許志明,2020年轉換跑道投入教職,自願擔任AI教學的種子教官,才發現AI世界跨領域,現在除了大學講堂之外,也有汽車、航空產業邀請他帶領學員,運用軟體實作、生成需要的內容。
不過許志明強調,AI生成不能只是複製貼上。他觀察許多學生的報告都以此蒙混,但一旦依賴AI,容易被誤導。許志明認為,AI教育上除了優化之外,最重要的是必須養成事實查核能力。
「AI就像海嘯一般,慢慢靠近時沒有感覺,等到在眼前時已經來不及。」許志明鼓勵學生必須做最壞的打算,厚植自己的實力。他以新聞產業為例,在家記者、網搜記者容易被AI取代,但AI對於長篇幅的專題、深度報導、社論等就不在行。學校除了讓學生熟悉AI科技,還是必須將基礎訓練做好,培養專業與素養以辨別AI產出的良莠。
相關新聞
AI青年力3/七法遭重判震撼AI新創界 著作權成AI絆腳石?
AI青年力4/AI基本法草案延宕1年出爐 立委揭卡關3大內幕
AI青年力5/AI恐影響台灣4職務 人力業者提3建議緩解
最新生活新聞
-
民團憂加味加熱菸成毒品滲透工具 籲全面禁止
(50 分鐘前) -
林下經濟林農種台灣山茶不用農藥化肥 喜見特有種蛙
(58 分鐘前) -
2026綠夢幻人選是他!周玉蔻預言:不會贏
(59 分鐘前) -
台灣之光再亮國際 樹科大陳鈺茹《光樹聖誕》奪下釜山金牌
(1 小時前) -
外送平台稽查 知名平價牛排店紅茶腸桿菌科超標
(1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