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9°
( 20° / 17° )
氣象
2025-01-02 | 品觀點

手術該不該選微創? 北市聯醫分析利與弊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各式微創手術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陸逸民今(2)日表示,他常碰到病患或家屬詢問:「醫師,這個手術可以微創嗎?」或是「我這個手術一定要微創嗎?」



陸逸民表示,微創手術是現今醫療發展不可避免的趨勢,也是各家醫院及各科部互相較勁的兵家必爭之地。好處不僅是傷口較小且美觀,對周遭軟組織(包含肌肉、血管、神經等)的破壞也少,亦能達到更安全、失血量更少、恢復更快的目的。



以常見的椎間盤突出及相關的脊椎手術來說,陸逸民指出,當處理病變的椎間盤時,必須通過許多重要構造,例如:從腹側進入,會通過腹腔或骨盆腔的臟器;由背側進入,則會遇到脊椎神經。



陸逸民表示,若是傳統手術必須劃開一定大小的傷口,才能看清楚沿途的重要構造並加以保護,確保手術安全進行。因此,許多醫界前輩研究出新式手術方法及儀器,例如內視鏡微創手術,可以用精密的光學儀器及器械,透過很小的傷口將鏡頭及器械伸進患處來進行手術;而顯微鏡微創手術,是透過顯微鏡將目標視野放大數倍,不只讓手術破壞的範圍更小,也能更精準的處理重要構造。



以骨科手術為例,陸逸民指出,影響傷口大小的另一項因素還有植入物。同樣以脊椎手術為例,若病患需要打入骨釘、連接桿或支架,傳統上較大的傷口除了保護其他重要構造外,也能確保植入位置正確。而現今發展出的影像微創技術,是立體定位導航技術,能幫助我們在傷口較小的情況下,依然能達到想要的安全性及精準度。



講完了這麼多微創手術的好處,陸逸民提醒,微創在實務上還是存在著許多限制及缺點。



從現場經驗來看,陸逸民表示,微創手術透過各種影像技術傳遞畫面給手術醫師,取代傳統目視,容易讓醫師喪失立體空間感而迷航,因此醫師必須投入更多時間跟心力學習及嘗試,在未上手之前,反而容易造成手術時間過長,麻醉風險更高。



再者,陸逸民指出,有些微創手術的儀器及器械,所費上千萬甚至上億,若是健保未給付,民眾可能須負擔較高額的手術費用;而當病情千變萬化,也並非所有人的情況,都能夠用微創技術處理,仍然建議民眾若有疑問,仍必須向瞭解自身狀況的診治醫師詢問討論,才能得到最妥善的治療。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