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11 | 品觀點

告別坐立難安!痔瘡有有4級 2、3級者可用微創手術

痔瘡是一種常見的肛門疾病,超過50歲的中年人中約有一半曾經歷過痔瘡困擾。傳統的痔瘡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橡皮筋結紮、硬化劑注射等,但這些方法往往伴隨著顯著的術後疼痛和長達數週的恢復期。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新型微創雷射痔瘡消融手術應運而生。這種手術使用細小的雷射光纖,將特定波長的雷射脈衝精確地導入痔瘡組織內部,使血管組織受熱凝固,從而使腫大的痔塊縮小並固定在原位。



相較於傳統手術,雷射痔瘡消融手術具有多項優勢:術後疼痛明顯減輕、恢復期縮短至數天、幾乎無出血、不需要傷口換藥、術後併發症少、幾乎不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這些優點使得接受雷射手術的患者滿意度普遍較高。



然而,並非所有痔瘡患者都適合進行雷射手術。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李營東醫師表示,此項手術主要適用於中度(II至III級)的內痔患者,或是害怕疼痛、因工作無法請長假的人。對於痔瘡過於嚴重(IV級)的患者,可能需要結合其他手術方式來進行治療。



除了手術治療,預防痔瘡的發生也同樣重要。造成痔瘡的常見原因包括長期便秘、久坐、懷孕生產、飲食習慣不良等。專家建議,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多喝水、多吃高纖維食物、避免久坐久站,都有助於預防痔瘡的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症狀可能被誤認為是痔瘡,實際上可能是其他更嚴重的疾病。例如,一名47歲女性長期患有痔瘡,偶爾出現微量血便,後來發現是罹患高位直腸癌且伴隨小區域肝臟轉移。因此,若出現血便、糞便帶黏液、排便習慣改變、腹部悶脹或疼痛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檢查,以免延誤診斷和治療。



此外,提重物時的不當姿勢也可能加重痔瘡問題。正確的提重物方式是靠腿部肌肉彎膝與核心出力,而非使用腹部或背部拉扯。某些特殊情況下,如身體有病痛、手術恢復期、懷孕中後期等,更應避免提重物,以免加重問題。



隨著大腸直腸癌年齡層下降,政府已將大腸癌篩檢年齡從50歲下修至45歲。專家呼籲,無論是否有家族病史,都應留意腸道健康,若出現疑似症狀,應儘早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總的來說,雖然痔瘡治療方式不斷進步,但預防仍是最好的方法。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就醫,才能真正遠離痔瘡的困擾,享受健康舒適的生活。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