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8 | 品觀點
北海岸出現「世界第三毒」僧帽水母!北觀處:嚴重恐致命
台灣北部海岸潮間帶和沙灘近期出現僧帽水母蹤跡,引發各界關注。交通部觀光署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簡稱北觀處)表示,目前僅在北海岸發現零星個案,已派員加強巡查。
僧帽水母又稱葡萄牙戰艦,有「世界第三毒」之稱。其外形酷似透明小塑膠袋,顏色可能呈現透明、粉紅、藍色或紫色。這種水母擁有長達10公尺的觸鬚,上面布滿毒素刺細胞,能夠殺死細小海洋生物。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已死去的僧帽水母或脫落的觸鬚,在數小時內仍具有相同的殺傷力。
北觀處副處長吳建志指出,僧帽水母的毒液呈酸性,一旦接觸人體皮膚,會造成劇烈疼痛並留下紅色鞭痕,需要2到3天才能消退。更嚴重的是,僧帽水母的刺可能引發過敏反應,導致發熱、休克,甚至干擾心臟和肺部功能,情況嚴重時可能致命。
除了北海岸,基隆外木山大武崙沙灘也發現水母群,其中包括少數僧帽水母。當地已有外國遊客在戲水時被一般水母螫傷,造成身體紅腫。
北觀處呼籲民眾在從事水域活動時務必提高警覺。如果在翡翠灣與北部海岸潮間帶、沙灘上發現疑似僧帽水母,絕對不要出於好奇心觸碰,無論是活體還是屍體都具有極強毒性。
若不慎接觸到僧帽水母,北觀處建議立即採取以下措施:首先,迅速移除斷裂殘留的觸手;其次,可使用抗組織胺藥物來緩解發炎症狀;最後,務必儘快就醫處理。
北觀處強調,目前僧帽水母出現的情況並不普遍,民眾無需過度恐慌。然而,在進行海邊活動時仍需保持警惕,謹慎留意周遭環境,以確保自身安全。相關單位將持續關注僧帽水母的出沒情況,並適時發布最新資訊,以保障民眾的戲水安全。
最新生活新聞
-
-
4/22前暖熱 23日起轉雨降溫
(30 分鐘前) -
加班忙碌削弱年輕捐血熱誠 血基會鼓勵午休挽袖
(38 分鐘前) -
新血不來老血繼續撐 113年血庫供應醫院減2.3%
(39 分鐘前) -
熱炒店概念前進首爾 展現台灣觀光新魅力
(42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