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館「重光—顧天龍油畫作品展」 筆觸竟首創融合星雲大師一筆字的神采

【創新聞記者李堂安/高雄報導】顧天龍油畫創作如與珠穆朗瑪有約,西藏之行所悟得的「境」都如實地記錄在畫中,雪域高原的魅力,再加人與景相生相應的「一切境」,是畫作的特色。顧天龍此次到台灣舉辦畫「重光—顧天龍油畫作品展」展,竟想起了大師的「一筆字」中的神采,臨行前的畫意突生,終融合大師的筆韻,完成多年來想而不能完成的星雲大師法像畫作。
2013年是顧天龍油畫創作的轉捩點,從踏上雪域高原的那一刻起,他的油畫創作便步入了畫西藏,不去追摹風情畫那樣的民族風,而是屬意的是由特定的人與景相生相應的「一切境」。境隨心轉,對畫家顧天龍來說此言不虛。從巴黎藝術家工作室歸來後,他在油畫語素中植入了「靜穆澄明」的古典畫意,因此有了三年前《一切境》油畫作品展的畫風基調。
至2025年,其畫風從早期古典的「靜穆澄明」轉向強調物自體之「充盈內美」,色彩沉厚、筆致鬆放。其創作題材涵蓋洗煤工人、藏民、僧人及自然景觀,通過系列作品:如《烏金淘客》、《瑞雪》表現勞動者的精神尊嚴。2025年新作《洗煤工人的家園》融合傳統技法與當代語彙,以現實主義筆觸捕捉時代脈搏。
此次展覽呈現顧天龍老師的系列畫作,《西藏·西藏》系列節選、《無界》系列、《天路》系列,以及人物相關的作品和描繪風景之畫作。顧天龍老師的作品結合了中國哲學和美學,既有傳統的細膩風格,又創新探索油畫語言;西藏的系列作品,是以佛教文化為內核進行創作的。畫面顏色大多偏暗,許多光線的設計,為了突出畫面的神秘感和神聖感。
大陸中央美術學院羅世平教授認為,這是顧天龍西藏油畫的基調,也是他畫西藏,入一切境的源頭。羅教授研究顧天龍矚意於平凡的人平凡的景,人物,如洗煤工、藏民、年輕的僧人;風景,如鄉間小路、雪山白雲、草地牛羊種種。這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和景,他卻是畫了又畫,意興盎然。如洗煤工,先後有過三畫;藏民和袈裟僧,也各自形成系列,而雪山草場、城市風景,大大小小,總有數十幅之多。這次展出的油畫新作,題材仍是這些平凡的人,平凡的景,但畫中彌散著的卻是只可意會的情感攝受和內美充盈的意趣,畫的境界翻然一新。
展期自今8/23~11/23的「重光—顧天龍油畫作品展」開幕式中,佛光山功德主許克強,也將其自我收藏的一幅星雲大師畫像,捐贈佛陀紀念館典藏, 由佛光山副住持慧昭法師代表接受。
藝術家顧天龍簡介
顧天龍,1981年3月生於江蘇銅山,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徐州書畫院三級美術師。其作品以現實主義風格見長,關注社會變遷與勞動尊嚴,代表作《烏金淘客》、《瑞雪》被江蘇省美術館收藏。曾獲首屆江蘇美術獎最高獎、第二屆江蘇省文華獎最高獎,多次入選全國美術作品展及全國青年美展。
最新生活新聞
-
-
野餐∞音樂∞海味 「2025高雄魷魚季」旗津區豐收廣場草地盛大登場
(17 分鐘前) -
嘉市府暑期工讀結業式青年回嘉逐夢 黃敏惠祝福開創精彩未來
(19 分鐘前) -
慶祝九一記者節!桃園市全媒體記者協會辦理「2025桃園公益奉獻獎」揚善
(23 分鐘前) -
嘉市政府114年「幸福+1˙I Chiayi U」未婚聯誼幸福登場 創造浪漫回憶盼促成良緣
(32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