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隊員職災多,清運過程風險大【獨立特派員】
垃圾車一停,民眾立刻將手中的垃圾丟進車斗裡,而清潔隊員也在車斗裝滿後進行垃圾壓縮,以節省更多的載運空間。不過每一次壓縮,背後伴隨的也都是一次風險。
新北市環保局工會理事長許效溢說明,由於有些民眾會將罐裝瓦斯、化學藥品等物品直接丟入垃圾專用袋中,導致清潔人員在進行壓縮時,常常發生液濺體出的狀況。
許效溢也補充,除了垃圾車的清潔隊員,負責收取回收物的資收隊員在進行踩踏壓縮時,有時也會因為穿透、尖銳的物品因而受傷。袋子中的垃圾對於清潔隊員來說,都是可能帶來傷害的不明物體。
而除了每一袋無法辨識內容的垃圾,清運過程本身也蘊含不少風險。桃園市環保局工會監召葉斯勝在清潔隊中擔任垃圾車隨車人員,在他的工作場域裡除了穿刺傷是來自不明內容的垃圾袋,從業員摔傷、扭傷往往是站在車後斗作業的結果。
根據環保署109年清潔人員勞保職災給付類型統計,占比最高的是值勤中的交通事故以及被撞,共計有17件,其次是墜落、滾落及跌倒,共計有14件,刺、割、擦傷的比例也將近有一成,共計有5件。
不過隊員一旦受傷,不見得會完整出現在工傷統計數字裡面。全國環保公務機關總工會顧問賀光卍解釋,偏高的職災率會影響到管理幹部的考核與勞工的考績,因此黑數在兩個管理制度底下必定存在。
桃園市環保局工會理事長賴啓仁清潔隊資歷22年,目前是垃圾車的駕駛員,相較於隨車人員的受傷風險,他的職種類別更讓清潔隊員退卻。賴啟仁說,由於出勤時段都接近於下班尖峰時段,一旦不小心發生交通事故,司機就有可能要承擔所有刑事上的責任,也因如此讓許多人都不想從事相關職位。
倒車過程中,駕駛員無法精準掌握後方狀況,尤其是夜間及陰雨天,後視鏡等照後設備功能完全無法發揮,意外常就因此發生。即便後方有隨車人員的監控,很多時候也依舊無法避免事故,若碰上人流與車流,於車陣中的風險更是無法預估。
新北市環保局工會理事長許效溢告訴《獨立特派員》,除非是遇到車子故障、交通意外等情形,一般垃圾車的定點皆會列入清潔隊各區隊的評比之中,因此隊員們都會盡力避免讓誤點的狀況發生。
沿街收運停留站點多,同時盡量抵達每條巷弄,形同到府收垃圾以達便民效果。不過也因為站點多、停留時間短,在急著丟垃圾的壓力下除了造成民眾與清潔隊員的摩擦,清運過中雙方也都有危險。
作業區旁立著明顯的告示,有提供清運服務的日子裡一天有兩班收運,同時在清運時段作業區內禁止停車,這種定時定點設專區的設計,目前只有台北市實施,讓不少其他縣市清潔隊相當羨慕。
臨近清運時間,拖吊車會到專區巡邏確保作業區淨空。全國環保公務機關總工會理事長蘇家源,同時也是台北市環保局工會理事長,提起定點設專區的清運模式,安全是他最大的感想。
車輛一停妥就是30分鐘,除了民眾可以緩步丟垃圾,回收車也有更多時間協助民眾分類。同時因為專區淨空,擔負清運任務的垃圾車及回收車,不需要與其他車子或行人爭道,路上車流依然可以維持正常。
然而清潔隊員的身分卻有些模糊,原本在省府時期有清潔隊員之管理要點及設置標準,不過87年精省後清潔隊員的管轄歸建到各個地方政府,也讓各地清潔隊員勞動條件不一致。
另外現行工會法規定,30人以上的組織才能組建工會,使得許多清潔人員人數較少的鄉鎮市無法籌組企業工會,無形中削減偏鄉清潔隊員對勞動權益的爭取及談判能力,也讓清潔隊員更迫切想透過身分立法為權益奠基。
載著廢棄物離去,留給民眾一個乾淨的居家環境,是清潔隊員對社會的奉獻。也期待在他們前方的清運路上,風險不再如影隨行。
(※ 李婕綾 張智龍/採訪報導)
最新生活新聞
-
-
日式素家常101:蔬食研究家的和風家庭料理
(2 小時前) -
歡迎來到實力至上主義的教室2年級篇(4)
(2 小時前) -
你值得擁有一切你想要的
(2 小時前) -
有情人間:不遺忘的溫柔書寫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