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4°
( 14° / 13° )
氣象
2024-05-03 | 重新思考

成為化妝品回收王! 5 種台灣人最愛的化妝品如何回收?

化妝品種類繁多,從百貨專櫃、開架通路、網路平台,品類多達數百種,每週更有無數新化妝品上架,其中,台灣人不僅限於亞洲,更是全世界化妝品的消費客群。



而眾多化妝品常常因為不適合、過期等原因,成為數量驚人的廢棄物。相較於保養品,化妝品成分更為複雜,包裝也更多變,成為化妝品回收的一大障礙。



RE-THINK 與媚比琳再次攜手合作,台灣人最愛的化妝品到底該如何分類回收,才能讓我們在變美的同時,也能減少對地球的負擔。



原來台灣人最關注的是「底妝」!



底妝種類多元,諸如:粉餅、氣墊粉餅、遮瑕、隔離霜、粉底液,好不容易用完後,該怎麼回收分類呢?



底妝產品中銷售第一名的「隔離霜」,包裝常是類似洗面乳的軟管形式,屬於一般塑膠類,回收價值較高。而同為塑膠材質的蓋子,體積較小容易被排除於回收系統外,因此建議包裝連同蓋子蓋好以塑膠類回收!



「粉底液」包裝屬於玻璃材質,蓋子與壓頭則是一般塑膠,同理隔離霜,需將蓋子蓋上壓頭後再一起以塑膠類回收。



另外,隔離霜、粉底液皆容易有沒用完的內容物,記得將其用報紙、廚房紙巾吸乾後丟入一般垃圾。



成為化妝品回收王! 5 種台灣人最愛的化妝品如何回收?



包裝複雜的粉餅,其實可以拆解回收!



同樣是底妝,且很適合補妝的粉餅,其包裝卻因組成複雜,難以拆解回收,是最令人困擾的,不過只要根據材質進行分類,也可以再多創造一些回收價值!



粉餅、粉撲與鏡子無法進行回收,屬於一般垃圾。如果想進行更完整的回收,建議將粉盒上下拆解後,將下半部的粉盒投入塑膠容器類回收,而盛裝粉餅的鐵鋁盤則可以進行金屬類回收。



成為化妝品回收王! 5 種台灣人最愛的化妝品如何回收?



唇膏、唇釉及筆類化妝品請這樣做



市面上有百種顏色的唇膏、唇釉。看似包裝百變,但除了唇彩顏色差異外,回收方法其實相同。它們的刷頭與唇彩皆為一般垃圾,而唇彩包裝管只要將內容物清理乾淨後,即可依照管身材質丟入相對應的回收種類。



想要更精緻的妝容勢必少不了的眼線筆、眉筆及睫毛膏,這些各式長短的筆類化妝品,由於材質複雜、體積薄小,不利於回收且回收價值不高,皆屬一般垃圾。



成為化妝品回收王! 5 種台灣人最愛的化妝品如何回收?



化妝品回收界模範生「眼唇卸妝液」



在琳琅滿目的化妝品中,回收價值最高的就是眼唇卸妝液的包裝,它的瓶蓋及瓶身都可以回收。值得一提的是,瓶蓋及瓶身雖然材質不同,但為了方便後續回收作業,丟入塑膠回收桶時建議將瓶蓋蓋好,才能讓他們都被完整回收!



眼唇卸妝液回收處理方式與寶特瓶相似。普遍寶特瓶回收業者,會在粉碎後使用「水分離」區分不同材質的瓶蓋和瓶身,進入水中後,密度較大的瓶身會下沉,密度較小的瓶蓋則會漂浮,這樣就能確保兩者皆有被妥善分類回收。



成為化妝品回收王! 5 種台灣人最愛的化妝品如何回收?



化妝品回收地雷:把用不完的化妝品丟棄至馬桶或水槽



化妝品的組成非常複雜,如粉底液、隔離霜等底妝類,多半含有二氧化鈦、二氧化矽等成分;眼影、腮紅、唇膏等上色的粉/膏狀彩妝,多含有硫酸鋇、氧化鐵、色素等成分;睫毛膏、眼線等眼妝,則常含有纖維素、碳黑、乳化劑等成分。



化妝品成分並不適合直接經由馬桶、水槽進入排水系統與環境,請將它們以一般垃圾處理。



和化妝品通路一起推動空瓶再生!



開架化妝品第一品牌「媚比琳」自 2021 年起以永續為目標,於屈臣氏推動化妝品空瓶回收行動,目前已累計超過 16,000 個回收空瓶,回收數高度相當於 4.3 座的台北 101。現在在全台 100 家屈臣氏門市,都能找到媚比琳的「綠寶回收箱」,



為了有效落實循環再生, 今年「媚比琳」將延續從 2022 年開始的化妝品回收計畫,將屈臣氏綠寶回收箱所收集的化妝品空瓶,交由專業回收廠商清潔、拆解、分類,並由「FNG 世代設計」 將可用包材再製成其他用品的原料,實踐包材循環再生,同時降低垃圾量。




成為化妝品回收王! 5 種台灣人最愛的化妝品如何回收?
凡活動期間(2024/4/18起)消費者回收一個空瓶,媚比琳 將捐款十元支持《RE-THINK 重新思考》作為環境教育用途,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環境!




成為化妝品回收王! 5 種台灣人最愛的化妝品如何回收?
「媚比琳」化妝品回收計劃詳情 >>



成為化妝品回收王! 5 種台灣人最愛的化妝品如何回收?




成為化妝品回收王! 5 種台灣人最愛的化妝品如何回收?
支持我們繼續推廣回收教育 >> 回收教育贊助連結


這篇文章 成為化妝品回收王! 5 種台灣人最愛的化妝品如何回收? 最早出現於 回收大百科部落格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