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9°
( 19° / 19° )
氣象
2022-04-13 | ShareLife

只要你願意成為你自己,無論外向、內向,都好

只要你願意成為你自己,無論外向、內向,都好
無論內向者、外向者,先放下自己以為的那個你,寫完【內向心理學】作者所提供的性格測試後,跟著作者的腳步探討兩種性格的不同以及了解各自所需應對的難題。【內向心理學】是一本全面探討性格內向者的書,作者從自身的經歷,探討在科學、心理學的領域中,性格內向的原因和可以解決應對的方式;而作者也建議性格外向者閱讀本書,這能讓他們更認識生活中那些神秘的性格內向者,也許是他們的朋友或是家人、小孩,在知道彼此的性格後反而更能找到最佳的相處模式。

只要你願意成為你自己,無論外向、內向,都好

若看完此篇介紹而對【內向心理學】這本書有興趣的朋友,建議先放下自己以為的那個你,寫完作者所提供的性格測試後,跟著作者的腳步探討兩種性格的不同以及各自所需應對的問題。

幸福快樂的首要之道,在於一個人願意成為他自己。—伊拉斯謨斯(Erasmus,思想家)

只要你願意成為你自己,無論外向、內向,都好

作者在成長的過程中,對自己感到很困惑,在其他人覺得很興奮的環境中,自己卻覺得壓力很大;參加完外界的活動過後,總覺得精疲力竭、像條離水之魚,不管怎麼努力嘗試,就是無法具備外向的特質,進而懷疑自己是不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我們的文化重視並推崇外向的特質,特別重視行動、速度、競爭和魄力,因此人們會排斥內向的個性其實並不奇怪。還是孩童時期的我們,其實就被依稀的灌輸「內向」並不好,像是過年過節大家團聚,被喊著要和根本沒看過幾次面的親戚們打招呼,一臉茫然不知所措,這時爸媽就會加上一句:「這孩子比較害羞,你們不要太見怪。」好像意味著害羞內向這個性是不好的,需要被體諒和諒解。

我們應該停止嘗試適應外向的文化,並停止「改變自己」;我們需要欣賞自己與身俱來的個性。《內向心理學》

只要你願意成為你自己,無論外向、內向,都好

本篇章節:
內向者和外向者的差別
心理學家榮格的見解
為什麼性格內向者容易被誤解?
大腦決定你天生就是性格內向者
給予內向者人生課題的建議
創造「正好合適的」的生活
作者給性格內向者的思考重點

內向者和外向者的差別

作者比喻性格外向者就像是太陽能板,需要太陽再次充電,持續向外四處活動,才得以獲得能量,意味著他們的精力來自於外在的世界,比如參加社交活動、認識各個領域的人們,嘗試不同的事物,也因此他們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喜歡和人群互動。

只要你願意成為你自己,無論外向、內向,都好

而性格內向者就像是充電電池,當耗盡精力時他們會停下來獨處或沈思,休息後再出發,對他們來說刺激較少的環境才是最好的,加上他們的精力來自於自己的「內心世界」,比如從思想、情緒和觀念中獲得精力,太多外界刺激的影響反而會讓他們感到筋疲力盡;從另一角度來看,精力的平穩也使他們具有獨立思考、高度集中注意力等方面的能力。

只要你願意成為你自己,無論外向、內向,都好

作者在書中提供自我檢測,透過問題的分數,讓我們了解自己是屬於性格極度外向、內向、或是介於兩者之間。也可在網路上先做個簡單的「內向者自我測驗」,檢測的結果也許會出乎你的意料之外。

心理學家榮格的見解
心智的鐘擺在意識和無意識之間擺動,而不是在正確和錯誤之間擺動。—榮格

心理學界的三大巨頭之一,榮格,在和其他兩位提倡精神分析的理論家佛洛伊德和阿德勒一起工作時,就觀察到兩位在討論同一病歷時,重視的卻是不同的資訊,之後兩人也發表了幾乎完全相反的理論。

透過這些觀察,榮格提出了內向與外向的理論,認為佛洛伊德是性格外向者,他較於注重外在世界的人事物;阿德勒則是性格內向者,他的研究重點指向於個人內在的思想與情感。

只要你願意成為你自己,無論外向、內向,都好

榮格也否定佛洛伊德幼年決定一生的觀點,而是主張人格發展是將個體與集體、內向與外向等人格影響因素,逐漸調和的過程,擺放在介於極外向到極內向之間那條「連續體」上的某一點。

只要我們各自擁有一個「自然的有利位置」,我們將能把自己的機能極大化,而非改變自己的個性迎合世界。

為什麼性格內向者容易被誤解?
這個世界上最不可理解的,就是它竟然是可以理解的。—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的故事是最具代表性的,在十九世紀後期德國的教育體制下,愛因斯坦無法靠著死記硬背的方式獲得好的成績,總是吞吞吐吐、無法完善的表達,那時候還一度被認為是智力有缺陷的孩子。幸運的是,他們舉家搬遷到義大利,原本神經質、總是退縮怯懦的他,在短短六個月就出現驚人的變化,變得可愛友善、擁有了幽默感,成了樂於交際的年輕人。

只要你願意成為你自己,無論外向、內向,都好

在悠閒的氛圍中,享有自由討論爭議性的話題,可以自主設計並操作化學實驗,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愛因斯坦才真正能發揮自己的才能,比如集中注意力和提出疑問的能力。

在愛因斯坦生命的後期也說到:「並不是我有多聰明,而是我思考問題的時間更多一點而已。」

只有在適合的環境下,性格內向者才能發揮自己的影響力,然而性格內向者還是會被冠上「以自我為中心」、「孤僻而不愛交際」等汙名。他們也無法像性格外向者一樣,透過參加許多的交際場合、多次閒聊等外部刺激來增加能量,因此總會激怒性格外向者,覺得他們不合群、看起來疏遠冷淡、神秘費解,而汙名化便逐漸生成。

大腦決定你天生就是性格內向者

我們的個性源自於我們的基因,影響性格內向者及性格外向者的個性之最相關的研究,是位於人類第11對染色體上的D4DR,又名「尋求新奇的基因」,而第11對染色體也被稱為「人格染色體」,因此基因主要影響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分泌,而多巴胺主要控制一個人的興奮程度,對於身體的活動和動機有很深的影響。在此研究中,他們依D4DR基因的長短分類出兩種人,分別是高新奇探求者和低新奇探求者。

只要你願意成為你自己,無論外向、內向,都好

高新奇探求者的D4DR基因較長,對於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較不敏感,所以他們需要體驗生活中的興奮和刺激,來獲得更多的多巴胺,傾向多彩多姿的生活,不愛枯燥乏味的工作或重複性的事物。

只要你願意成為你自己,無論外向、內向,都好

低新奇探求者的D4DR基因較短,且對多巴胺高度敏感,對他們來說即使在安靜的活動中,他們也能獲得足夠的多巴胺,在生活中便不需要過多的吵嘈聲或令人過度興奮的事物,反倒喜愛反省思考,也享受常規帶來的舒適和熟悉的事物。

作者認為這兩者就像是在形容性格外向者和內向者,讓我們了解到在大腦的神經傳導路徑對於個性上的影響,多巴胺似乎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雖然目前為止還沒有很確切的證明人類的性格、個性會因為哪些神經傳導迴路而有一定的結果,但目前可以知道的是,選擇不同的神經傳導途徑的確會讓人對環境做出不同的反應而有不同的結果產生。

航行於外向性格的水域
如果你的船沒有駛進來,那就游過來吧。—喬納森•溫特斯(Jonathan Winters)

在了解性格內向者與性格外向者的差異後,身為性格內向者的作者,為人生中幾個重要的課題,分別建議了許多可以調整的心態和解決爭議的方法:

1、婚姻關係:和著音樂,翩翩起舞

作者敘述一段感情和婚姻就像是在跳舞一樣,在學習複雜舞步的過程中,都會偶爾不小心踩到對方的腳趾,這時候我們更該試著瞭解每一個人的個性,認識對方的個性喜好,同時減少責備、批判和限制對方,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舞技,減少踩傷彼此腳趾的次數。

只要你願意成為你自己,無論外向、內向,都好

2、為人父母:孩子的教養,你做好準備了嗎?

觀察你的孩子性格是偏內向還是外向,並思考他們是如何恢復精力的,是否需要獨自的空間或是適時的休息,當孩子處在一個自己疲倦或不舒適的感覺時,此時身為父母的我們就可以教導孩子該做哪些事情來恢復精力,適時的提醒可以讓他們更了解自己,學習如何調適,慢慢建立起對於自己的信心。

只要你願意成為你自己,無論外向、內向,都好

3、社交活動:選擇煞風景,還是筋疲力盡?

社交活動本身是個消耗精力的事情,對於性格內向者來說,在決定「去不去」就是件挑戰的事了,他們必須思考整套模式,比如參加活動前必須養精蓄銳、如何進入和離開社交場合以及如何開始一段對話和交談,到實際進去社交場合後,找到能夠讓自己可以適時休息的地方和調整所受的刺激,都是他們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比如在派對中趁著大夥玩鬧之際,自己到一旁坐下休息、更甚至是到洗手間,坐在馬桶上好好喘口氣。

4、工作:朝九晚五的危險

在工作中因為性格內向者總是需要審慎思考後才提出意見或想法,但看在性格外向者的眼裡簡直急瘋了,長期下來雙方容易對彼此產生誤解,各自深陷巨大的壓力中。然而透過溝通、瞭解彼此性格,明確告知對方自己的狀態和心情,就算性格如此不同的兩人,都能利用對於自己較有利的方式去進行工作,進而互惠得利。

只要你願意成為你自己,無論外向、內向,都好

創造「正好合適的」的生活

作者建議性格內向者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生活的節奏,分析在一天當中自己最有活力的時段,依工作性質來安排執行的時間,在有限的放鬆時段,折衷選擇參加的活動和聚會,不將日程塞滿過度耗盡精力。

只要你願意成為你自己,無論外向、內向,都好

作者給性格內向者的思考重點:

1、這個世界上七十五%的人都是性格外向者,在一對三的環境下,我們可能被迫被改變。
2、內向性格會影響你生活中的每個面向,不管是課業、社交、工作、結婚。
3、你沒有任何問題:在外向這片汪洋中,停止懷疑自己吧,我們的不同不是怪,只是不一樣而已。
4、性格內向者容易感到筋疲力盡和刺激太大,獨處對我們來說並不孤單寂寞,反而能提升精力。

延伸閱讀//我們不吵架,好嗎?在焦急的世代,我想跟你好好說話
延伸閱讀//總是睡不好、不好入睡?來一探【最高睡眠法】的秘密要訣

圖片來源:Unsplash
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圖片版權,請來信留言告知,我們會及時加上版權信息,若是您反對使用,本著對版權人尊重的原則,會儘速移除相關內容。聯絡信箱:service@sharelife.tw
原文在此│更多資訊請至「女人瘋 iwoman.sharelife.tw」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