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11 | 社群實驗室

五大「主動脈剝離」危險因子別輕忽 網籲這族群需當心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一年內「主動脈剝離危險因子」相關話題的網路聲量,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五大主動脈剝離危險因子。



本文亮點





五大「主動脈剝離」危險因子別輕忽 網籲這族群需當心
(圖片來源:Unsplash)



近年有許多知名人士因主動脈剝離而離世,讓這項橫跨各年齡層的心血管疾病受到大眾關注。主動脈剝離為高致死率的心血管疾病,常見高危險群包括高血壓患者及具有家族遺傳病史者,症狀多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背痛,伴隨撕裂感,嚴重時恐導致昏迷甚至猝死。



主動脈剝離約9成為「高血壓」引起 「忽冷忽熱」易造成血管收縮



五大「主動脈剝離」危險因子別輕忽 網籲這族群需當心


▲ 網友熱議TOP5主動脈剝離危險因子 網路聲量排行

觀察近一年網友對「主動脈剝離危險因子」的討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問題成為熱議因素。國民健康署指出,高達九成的主動脈剝離與高血壓有關,當血壓長期衝擊血管壁,血管便會逐漸脆弱,一旦受到外在刺激,便可能破裂。有網友分享母親患有三高卻未妥善控制,加上天冷勞累,「各種不利因素湊在一起,導致血壓變化太大」,最終引發主動脈剝離;另一名網友則提到,自己的親戚屬於三高患者,有天半夜突發主動脈剝離,「(親戚)那時候用盡全身的力氣打電話,還好及時送醫救回一命 」,有醫師也提醒「高血壓是未爆彈」,規律服藥、做好血壓的控制管理才是良策。


除了三高,「劇烈溫度變化」也是常被提及的誘發因素。當氣溫驟降時,血管會急速收縮,導致血壓飆升,提高主動脈剝離、中風、心肌梗塞的風險。有醫師表示,每當天氣一變化,「每天一台主動脈剝離手術,已經變成常態」。還有網友提到,自己父親「在寒流來襲時發生主動脈剝離」,好在急診開刀後得以康復,不過「從此天冷都特別注意保暖」。另外也有醫師提醒,會發生主動脈剝離,「溫差過大可能是關鍵」,呼籲民眾天冷需注意保暖,避免血壓劇烈波動,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而「家族遺傳病史」也是主動脈剝離的高風險因子。林口長庚醫院研究團隊曾在《美國心臟病醫學會》發表報告,指出遺傳因素在主動脈剝離的發生中佔比超過一半,家族中若有罹病者,一等親的發病風險高達6.82倍。有網友提到自身經歷,「在大學畢業時被確診馬凡氏症」,不過當時對這個疾病一無所知,後來才驚覺「家族裡得到這疾病的長輩,一個一個都主動脈剝離而走了」,對此便有醫師提醒,若家族中曾有人罹患主動脈剝離,應及早檢查,必要時透過基因檢測或定期心血管評估,以降低發病風險。


預防主動脈剝離,關鍵在於控制血壓、規律作息、健康飲食與定期檢查,若身為高風險族群,應避免過度勞累與情緒起伏,以降低血管負擔。如果出現胸痛、背痛或突然暈厥等症狀,應立即就醫,及早發現並改善生活習慣,才能有效降低疾病風險,保護心血管健康。




本分析報告使用《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針對指定議題進行文本分析
觀測期間: 2024/03/24~2025/03/24
觀測來源: 討論區、社群網站、新聞、部落格、Podcast評論(已排除抽獎文)

這篇文章 五大「主動脈剝離」危險因子別輕忽 網籲這族群需當心 最早出現於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


本篇文章來源:《Social Lab 社群實驗室》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