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蜂繁殖季來了 北市動保處提醒安全四大要件
地方中心/台北報導

黑腹虎頭蜂巢(圖/台北市動保處提供)
臺北市動物保護處表示即將進入秋天,在每年8至11月間為虎頭蜂最活躍的時節,容易發生螫咬事件,除了住在鄰近山區的民眾要特別留意,民眾在從事戶外活動時也要注意自身安全。在住家或人流較多的公共場所發現蜂窩,可撥打1999轉由動保處安排捕蜂達人協助摘除。
北市動保處說明,臺北市部分近鄰山區的行政區域,像是士林、北投、文山及內湖等,最常發現有虎頭蜂築巢的現象。每年8至11月是虎頭蜂的繁殖季,蜂巢規模達到頂峰,將開始培育新一代蜂王、雄蜂,蜂類對蜂巢警戒範圍擴大,民眾接近即容易發生被螫咬事件,嚴重可能引起過敏性休克。一般在居家窗框常築巢的是黃腰或黃腳虎頭蜂,在戶外樹上則多為黑腹虎頭蜂,其中黑腹虎頭蜂攻擊性強烈,要特別小心。民眾可以經常巡視居家環境,在蜂窩未明顯成形前即時通報,在山林裡進行戶外活動時也務必遵循4項原則,以維護自身安全:
1.應保持警覺,不要任意進入草(樹)叢,穿著表面光滑及淺色的長袖衣物減少吸引虎頭蜂靠近或叮咬。
2.避免使用香水或具特殊氣味的用品,避免吸引蜂隻誤以為是食物而靠近。
3.攜帶含有「DEET」(敵避、乙待妥、敵避胺)成份的防蚊蟲產品,另如遇巡守蜂螫叮或蜂群攻擊時,不要拿物件揮舞,避免蜂誤認是外來刺激而擴大攻勢。
4.如果已遭到虎頭蜂攻擊,切勿揮擊,先保護頭、頸部,並迅速向來程方向低身跑離警戒範圍,並即刻通報119協助就醫。
動保處補充,虎頭蜂群的生活史是1年築1巢,新蜂后隻身離巢越冬,原巢就會變成空巢,當民眾於非繁殖期看見虎頭蜂巢時不必恐慌,它可能只是空巢。動保處也強調,民眾於居家如蜂隻或蛇隻侵入時,避免自行捕捉,以免發生危險,務必立即通報1999由專業人員協助處理。
更多新聞推薦
● 總統府公布新任大法官被提名名單 張文貞成首位女性司法院長 姚立明被提名副院長最新生活新聞
-
彰化榮服處配合縣府就博會 協助退除役官兵就轉業
(17 分鐘前) -
2025/02/22 空氣品質說明(22:00)
(27 分鐘前) -
攜手美、日、菲、泰 高雄辦「日光海島生活節」
(36 分鐘前) -
金門將軍學校-新書分享會 傳揚胡璉將軍戰地興學史蹟
(47 分鐘前) -
呼應百大文化基地 竹美館戀戀山海論壇串聯北臺灣團隊 推動文化觀光永續
(56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