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迷思破解:白天也能用的亮白成分? 專家:避開感光陷阱,養出健康透亮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夏日腳步逼近,日益強烈的陽光使肌膚出現曬斑、雀斑甚至是暗沉現象,美白保養再度成為愛美族群的關注重點。護學美容護理師郭貞君(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 美容醫學護理小組召集委員)指出,想要養出透亮白皙的肌膚,必須理解正確美白觀念,全面調整科學保養方式,就能避免無效保養與角質返黑。
建立正確觀念,美白不必傷害肌膚
造成黑色素增生的主因是紫外線傷害。郭貞君護理師建議,一般認知的防曬產品當然很好,但是優先使用帽子、陽傘、長袖衣物等物理遮蔽,同時避免在正午時分於戶外曝曬才能提供完整的健康防護。除此之外,清潔方面也不可輕忽:過度清潔會傷害肌膚屏障,使得角質代謝變得困難,角質細胞中的黑素顆粒也無法順利排除。建議選用溫和的清潔產品,簡單清潔後立即補水保濕,可以保障卡黑角質,也就是含有黑色素顆粒的堆積角質層順利移除。保濕成分可選擇玻尿酸等較天然成分以提升肌膚舒適度;至於美白產品,考慮部份美白成分的酸蝕作用,建議選擇經過醫學臨床監測成分與劑量安全的產品,盡量避免對顯微結構的破壞,就能實踐健康美白的目標。
杜絕美白迷思干擾,遠離常見保養陷阱
郭貞君護理師指出,由於部分保養品使用酸蝕破壞,也就是透過酸類成分促進角質代謝達成美白效果,使民眾普遍認為美白產品只能晚上使用。類似這樣錯誤的使用頻率或劑量,都可能造成刺激。其實像菸鹼醯胺、左型維他命C這些抗氧化成分,即使白天使用也能幫助肌膚保護自我,讓皮膚自癒、提升光澤。根據我國衛生主管機關規定,化粧品成分須建立「產品資訊檔案(Product Information Files, PIF)」並具實驗安全證明方可使用。規定保養品成分須經實驗證明安全才能添加。郭護理師表示,只要是合法使用的左型維生素C、傳明酸等美白抗氧成分,經過臨床監測後確認產品配方長期安全,就是好的美白保養方式。至於小黃瓜、柑橘等民間流行的敷臉偏方,考慮部分植物含有光敏性成分如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s)可能引發植物性日光性皮膚炎(phytophotodermatitis),造成日曬後的刺激、泛紅或色素沉澱等反應,因此不建議民眾隨意嘗試。建議選擇成分明確、經臨床監測之產品進行保養較為安全。
專家小叮嚀:
郭貞君護理師提醒,美白不應追求速效,也不該盲目跟風。外出時做好物理遮蔽與防曬,如戴帽子、撐陽傘等保護動作;日常保養則建議選擇經醫師臨床監測安全且有效的配方成分;同時選用溫和、無刺激的清潔產品,避免過度清潔並足夠保濕以完善肌膚結構,就能達到健康美白的肌膚。
當肌膚出現反覆不適或膚況不穩定時,郭護理師建議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進行評估與監測,透過醫療專業的科學依據以及正確護膚步驟,幫助你在春夏期間穩定膚況,持續擁有健康亮麗的肌膚。
更多新聞推薦
● TVBS民調賴清德執政滿周年不滿意度達55% 民眾黨立院黨團轟賴政府擺爛最新生活新聞
-
-
追星0負擔!義大皇家推接駁住房專案 演唱會票根享雙重優惠
(12 分鐘前) -
徐佳青走訪義大利米蘭僑社 僑胞熱烈歡迎
(14 分鐘前) -
從育樂到造夢,救國團2025暑期活動開啟青年培育全新世代
(15 分鐘前) -
彰化喬友大樓重建啟動 興建26層住商大樓
(26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