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首創大學公益電子書平台 不需要註冊即可線上閱覽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清華大學啟用「數位典藏與開放閱讀館」,中研院院士李建平(左起)、台積電前資深副總林錦坤、台聯大系統總校長陳力俊、圖書館館長林登松、清華大學前研發長潘犀靈共同見證。
商業電子書平台普及,但有些從未正式出版或絕版的珍貴書籍,卻難在其中尋得。清華大學圖書館宣布首創大學公益數位閱讀平台--「數位典藏與開放閱讀館」,包括研究心得、自然紀錄、文史資料等知識結晶。所有內容都免費開放,且不需要註冊即可線上閱覽。
清華大學圖書館館長林登松表示,如手寫筆記、網路貼文、或地方出版的小冊子等原創資料,往往還沒被看見就隨時間消失,「這些內容難能可貴,只是缺少一個妥善保存的地方。」基於這樣的發現,清華啟動「數位典藏與開放閱讀館」計畫,專門收錄珍貴但難以取得的資料,包括未出版、已絕版或作者特別授權開放的內容,讓這些知識能被更多人看見和運用。
清華大學「數位典藏與開放閱讀館」啟用儀式,校內外貴賓齊聚見證。
林登松以神農獎得主蔡燦玉與朱國棟、侯進益合著的《佳信山茶花》為例,該書詳細記錄台灣850多種山茶花的歷史與品種,長年在園藝界流傳,卻難以在圖書館系統中查閱。如今透過平台重新上架,也讓更多人知道原來新竹香山茶花產量占全台7成,栽種技術獨步全國。
林登松表示,這個平台在性質與內容上都與商業電子書不同,目的是讓少見但具價值的內容能安心保存、穩定流通分享。平台強調「永久典藏、保障授權、免費開放」三大理念,讀者不需註冊即可線上瀏覽,所有作品皆經作者授權,圖書不作商業使用,創作者仍保有著作權。
「數位典藏與開放閱讀館」目前已典藏作品涵蓋教育、科普、藝術與地方文史等領域。例如清華大學前校長劉炯朗的《20不惑》、《一次看懂自然科學》等16部著作,以及醫師蔡克信個人出版、被音樂發燒友視為指標性作品的《調音秘笈》,都透過平台與讀者重新相遇,延續知識價值。
平台特設「清華專區」,將典藏教職員生與校友的講義、札記、文集等作品,補充校史資料,也見證清華文化脈動。像是國際學生志工團成果集、沈君山校長紀念集等都正在上架中。平台也將收錄中華郵政、中油等機構出版品,讓過去僅限內部流通的知識資源能被廣泛閱讀與引用。
更多新聞推薦
● 政院統刪一般補助款引地方反彈 民進黨:立院亂砍預算,藍白就是兇手最新生活新聞
-
-
土魠魚全養殖新突破!農業部人工養殖技術獲國際期刊認可
(4 小時前) -
台灣農產傲視全球!豬肉出口飆漲6倍 日紐星瘋搶優質農產品
(4 小時前) -
臺南榮服處鏈結仁美文教基金會傳愛 端節送暖情意濃
(4 小時前) -
切割家寧遭洗版 男閨密公開交友條件「這幾點」酸爆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