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AI生成愛 顏博文執行長談慈濟的AI應用
「AI就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AI的發音就是中文的『愛。』慈濟運用AI是做『愛的延伸』,做『大愛』的工作。」
9月15日下午,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以「Tzu Chi's AI Implementation」為題,探討慈濟如何使用AI人工智慧來提升慈善和醫療工作。
臺下聚集來自十多個國家地區的人醫學員,表示COVID-19新冠疫情造成的阻隔已經消失,不同國家的學員才有機會面對對,顏博文首先回顧2020到2022年COVID-19新冠疫情爆發期間慈濟為防疫付出的努力,集中口罩、防護衣等等物資,送給臺灣及海外九十八個國家地區超過一萬多個機構,克服種種困難,不管是語言、海關法規差異等等,才能送達全球每一個需要的角落,也感謝各國家地區分支點的協力成就。
顏執行長說,談到AI,不得不提到成為全球焦點人物的NVIDIA創辦人黃仁勳先生,然而AI發展帶來新機遇,也帶來新挑戰,「AI的應用,需要我們謹慎面對,要用其善的一面來造福人類。」顏執行長分享最新的全球風險報告書(2023-2024 Global Risks Perception Survey),其中的極端氣候及假新聞、假消息,是最嚴重的風險之一,而很多網路駭客、AI生成的假圖片更是層出不窮。而將來AI若普遍應用,用電量可能增加到160%,這是令人擔心的一點。
而慈濟用不用AI?「用,我們是『善用』。」
例如,全球人文真善美志工放上社區網的文章,運用AI生成重點摘錄、關鍵字,讓搜尋引擎容易找到,增加閱聽者的接觸率。《慈濟週報》以AI生成語音版,這不僅造福視障菩薩,也方便更多人地聽到慈濟的內容等等;人文真善美志工拍攝的活動照片,以AI辨識,分辨為志工,臉部可露出,一般民眾的臉部更會自動模糊化,保護個人資料,用AI處理更有效率。執行長也接著舉出一些慈善志業正在試行AI的應用。
「AI就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AI的發音就是中文的『愛。』,在慈濟中愛的意思是『大愛』,慈濟運用AI是做『愛的延伸』,做『大愛』的工作,用它來做好事,而不是牟利或做假新聞。」
「全球正面臨的三大挑戰——戰爭、瘟疫和氣候變遷,更要求我們用慈悲和智慧來應對。需要『轉識成智』,用AI來產生智慧和慈悲,把AI變成愛(ai)的智慧,生成AI,生成愛(ai)。」
運用智慧 轉識成智
來自馬來西亞的醫師蔡美萍認為,AI最大優點是節省時間,她最常運用的是透過AI翻譯,尤其是在醫療方面的翻譯,不過有些詞還是要修正。
蔡美萍說:「不能太依賴AI,會缺少人文,缺少愛,所以我們要把愛(ai)加進去。不管科技是否發達,還是需要人的關心和愛。人才是最重要的,不能夠完全依靠AI,而是當作幫助我們完成任務的利器。」以人為本,人情味還是很重要的。
而來自馬來西亞的護理師黃秀葉,目前兼任社區的醫療窗口,也負責醫療輔具和社區長照活動。她寫醫療報告時,有時寫不出感動的文句,她會善用AI來修飾,它是很好的補助,可以寫得比較完整,幫助提升工作的效率。
黃秀葉認為只要當妥善運用AI,是可以開啟智慧。把想法告訴AI,讓AI協助整理出來,但不會完全依賴。更要像顏執行長所說,用AI來產生智慧和慈悲轉識成智。她一心一意修心,把佛法好好地運用在生活中,要幫上人救度眾生。並且用智慧努力克服及面對煩人的事情,用心將分內事做好。
另一位印尼慈濟醫院護理師諾薇(Novi Kartikasari)表示,在資訊充斥的時代,手機時常接收到很多訊息,不能照單全收,必須運用智慧去辨別真偽,先求證之後才能夠再去轉發,否則很容易被混淆。要運用智慧來使用AI,才不會被AI牽著走,要把AI當作一種輔助工具。
印尼明年有重大的選舉,一定要去投票。她和朋友之間會互相討論網路的消息,深怕如果選錯的話就是走錯路,影響十分重大。總之使用AI也要用智慧去分辨所有的訊息,才是正確的方向。
最後顏執行長期許:「讓我們一起攜手,利用AI,持續為全球行醫、慈善和環保事業盡一分心力,共同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撰文:何麗華、林瓊姵,攝影:楊凱誠、陳正忠、簡明安)
最新生活新聞
-
-
國瑞汽車捐1萬冊交安繪本 桃市府盼強化幼童觀念
(29 分鐘前) -
石 雕/許文舟
(34 分鐘前) -
獅舞東方/付令
(39 分鐘前) -
原民文化活動引議 高市府:將與部落溝通盼各界尊重
(44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