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舉辦骨髓關懷講師認證 守護救人一命的精神
骨髓幹細胞捐贈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醫療,為了要宣傳「骨髓幹細胞捐贈是救人一命無損己身」的觀念,慈濟志工要不斷的上課吸收新知,二○二四年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三十一周年慶除了相見歡,還特地舉辦關懷小組講師認證課程,精進專業知識,結合與時俱進的課程內容,才能真正發揮救人一命的精神,另外,預計年底即將上檔的大愛劇場《血.拾人生》,本尊和演員也到場分享幕後花絮。
《血.拾人生》以血癌青年為主軸,透過多位年輕癌友的親身經歷,帶出人生面臨學業、工作、友情、愛情、親情的考驗,是最真實的感受。演員魏蔓飾演李亞倪,對本尊的勇敢、堅強印象深刻,迥異於一般人,不愧為「『亞』洲水『倪』」。本尊李亞倪原以為魏蔓飾演自己不容易,很佩服魏蔓的觀察與詮釋。
這齣戲讓魏蔓學會騎機車,也考上駕照。飾演血癌疾病患者,她歡喜能發揮力量,影響更多人驗血建檔。另一位演員黃薇渟表示,原本生活平淡,接到「林虹汝」角色,拍攝到後期,感受到滿腔的熱血。黃薇渟回憶戲劇殺青時,正是醫院深夜十二點多,她在車內坐了一小時,內心非常感恩本尊林虹汝,更感恩所有骨髓捐贈關懷小組志工,讓她有緣做好事。
林虹汝大學時曾罹患淋巴癌,二○○九年復發,接受自體移植痊癒後,回到紐約接續未完成的學業。林虹汝一直樂觀看待罹癌與治療,她分享當時在移植室裡的心境,「其實要靠想像自己在飛機商務艙裡,有醫護人員照顧與服務」,心情上就會認為,即便是身處在病痛的當下,也不覺得苦,因此將這段生命歷程撰寫成書,希望幫助其他病友。
臺北慈院法務高級專員宋美侖律師,用淺顯舉例方式,讓學員了解個資法的重要性,以免觸法;尤其,所有的志工加入骨髓捐贈關懷小組時已簽署保密協議,將捐贈者資料分享、轉傳於社群皆觸犯個資法;拍攝宣導建檔活動時若未經當事者同意也不能擅自分享於社群。
骨髓幹細胞中心醫務主任楊尚憲講述「捐贈者可及性」,說明捐贈來源的也遇到困難;因少子化趨勢,骨髓幹細胞捐贈來自親屬比例逐年下降,因此必須更努力宣導、鼓勵非親屬捐贈。所以要調整招募策略已接引更多有意願、還能順利完成捐贈的年輕志願捐贈者。
資深關懷小組志工陳瑋瑋分享,當她兒子往生時,體悟因緣觀與無常觀,幫兒子完成肝臟、腎臟捐贈心願,幫助三個家庭圓滿心願。關懷小組的陪伴是一段充滿愛與感恩的旅程,是病患希望之光,給他們和家人無價的支持幫助;在疾病和困難面前感受溫暖與希望,而我們獲得的則是感動與成就感。
陳瑋瑋進一步指出,開案後,會了解受贈者有無經濟需求,以同理心關懷、陪伴;如果受贈者往生,會結合訪視持續關懷家屬。陳瑋瑋認為:「病患是用生命在教育她」。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專員張筑聿分享抽髓、送髓時,一旦遇到地震、颱風、新冠疫情時,該如何克服困難;另外也說明骨髓資料庫是搶救生命的重要工具;目前遇到最大的難題是招募量下降、超齡人數高於招募量兩倍、配對成功願意捐贈的人數低於一半。
張筑聿進一步指出,教條式的解說方式無法令年輕人接受,但透過桌遊則可思考、判斷、提出問題,了解後就會有意願;科技化是與年輕人接軌的好方法,善用AR科技走入社區,吸引更多人參與;或是採用桌遊團隊要讓每位講師都參與學習,內容有骨髓中心最常被攻擊的收費問題,再把議題帶到捐贈的基本觀念,未來要多元策略與多元執行。
為了讓學員更了解,骨髓幹細胞中心組長蘇蕙鈺,藉此課程機會請大家提問釐清心中的疑惑。精舍師父德寋法師請所有上課的志工給自己掌聲,直說因緣不可思議,德寋師父分享,回想自己當年在八卦山骨髓宣導是她第一次建檔,「那時候我很年輕,現在已經快六十了。」師父強調,受證比認證更可貴,呼籲在座志工回到社區,邀約大家一起投入。
骨髓捐贈是社會改造起點,對的事要認真做。善需要被宣導、被實現,身為證嚴上人弟子必須使命必達,期許大家從現在開始改變人心,將法髓植入下一代,以慈濟心、慈濟念,讓家家有愛有善。
撰文/陳清香、黃愛惠、黃月珠、林慧石、巫慧俐攝影/廖世淙、蘇峻民、黃淑美、林群傑、李政明、 陳忠華、趙子雄
最新生活新聞
-
1919單車環台暨幸福巴士凱旋而歸 攜手守護656位長者
(29 分鐘前) -
國際扶輪120週年 國際扶輪 3482地區在陳正玲總監實踐「扶輪之子計畫」深化全球影響
(31 分鐘前) -
紓解社宅不足 桃園市修法鼓勵民間投入興辦
(32 分鐘前) -
蔡其昌推「臺灣尚勇」小紅包 大量網友索取
(36 分鐘前) -
高喊罷免院長藍委 柯建銘難掩坐困愁城
(4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