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慈中藉Geo-AI朝SDGs淨零校園邁進
臺南慈中自2007年創校以來一直以環境教育推動作為學校辦學核心價值實踐。今年臺南慈中更榮獲第九屆國家環境教育優等獎的肯定,在學校即將邁入第17週年校慶之際,於環境教育、SDGs教育實踐與深化等面向上持續精進發展,提升教師於教育現場導入AI人工智慧的教學專業能力。
中學部地科黃丞皞老師於今年暑假帶領高三包容班鍾正瑋、高鳴兩位同學,前往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拜訪吳教授,兩位同學很榮幸獲得在吳教授的空間資訊與環境健康實驗室中進行人工智慧建模的實習機會。
地理人工智慧(Geospati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o-AI)作為新興的模式分析技術,正逐漸成為環境科學研究中的重要工具。該技術結合衛星影像、航拍照片、無人機數據及地理資訊系統(GIS)等空間資訊技術,能快速分析大範圍土地利用排放源的分布,廣泛應用於空氣污染模擬等領域。任教於國立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的吳治達教授在Geo-AI應用於全球環境變遷科學研究有多項研究突破與成果,吳志達教授與博士後研究員宋健豪博士於12月2日蒞臨臺南慈中與各部主管、行政教師同仁分享其研究成果。
吳教授利用Geo-AI結合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多光譜數據資料空中掃描航攝臺南慈中校園2024年4月3日的影像資料,結合無人機遙測技術與演算法,盤點出臺南慈中校園綠地對都市碳蓄存的可能貢獻。研究成果展現臺南慈濟高中的校園面積約6.6公頃(綠地2.6公頃約佔39.3%),每月碳吸存量約為452公斤平均每平方公尺碳吸存量約6.8公克 碳,這得益於校園內豐富的綠地與樹木覆蓋。
吳教授表示,Geo-AI的應用不僅能提升固碳量計算的效率,更能為校園環境規劃及生態保育提供科學依據,期待此技術能推廣至更多校園及城市綠地的環境管理中,能為永續發展目標(SDGs)作出更多貢獻。
台灣2050淨零轉型,其中十二項關鍵策略中自然碳匯、碳捕捉利用及封存,也是臺南慈中未來致力於環境教育的努力面向。未來學校將透過各種路徑行動結合地理空間數據與AI演算法,讓學生在環境教育的學習可以運用科技技術深入分析、理解並預測,透過自然為本的解方:綠碳及木建築固碳,盤點校園綠地及木建築對都市碳蓄存的量化數據後,發展出校園減碳、增匯淨零的具體行動策略。
目前臺南慈中已著手從「低碳」校園認證、總務處定期向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申請苗木,會同校園園藝志工致力於校園景觀苗木植樹及校園綠地養護工作,持續提高校園綠地覆蓋率。
今年學校獲得臺南市環保局設置落葉堆肥場域補助後,於九月完成設置校園落葉堆肥區,落葉堆肥實施成果將展示於本周六校慶愛心園遊會--園藝志工攤位上每包愛心環保有機沃土,透過落葉堆肥增加土壤的有機碳含量。多元「增匯」具體行動由教職同仁與各部學生從議題探究進而逐步發展出的行動路徑,讓臺南慈中環境教育的行動策略在教育實踐與教學深化能更扎實地朝目標邁進。
(撰文:張齡之、林昱汝、陳柏伶/攝影:臺南慈中)
最新生活新聞
-
-
南管局參加2024 「TCSA臺灣企業永續獎」獲永續報告獎殊榮
(26 分鐘前) -
金屬中心「AI驅動•智見金屬產業新未來」 論壇暨特展,AI技術引領產業創造新契機
(26 分鐘前) -
蔬食當道! 竹縣北埔鄉農會再推出全新蔬食米漢堡拓展蔬食市場
(27 分鐘前) -
綠島鄉楠仔湖不明油污歷近一年清理完 環保局呼籲守護海洋生態與自然環境
(28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