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人團隊柬埔寨施醫 2024馬德望三日大型義診
2024年11月1-3日,慈濟於柬埔寨馬德望省巴威轉診醫院舉辦新冠疫情後首次大型義診,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及臺灣的人醫志工,與柬埔寨當地志工共425人參與,提供外科、內科、眼科、牙科、小兒科、婦產科、放射科、中醫、物理治療等九大科別的診療與手術,三日內共服務3,480人次。
馬德望為柬埔寨第二大省,居民多以農業維生。慈濟自1994年因賑濟水災與旱災開始與當地結緣,這次義診為繼2019年後,五年來首次舉辦的大型醫療服務。為此,馬來西亞雪隆分會志工事先分類、打包醫材與藥品,並迎接來自星馬與臺灣的先遣團隊。
義診首日清晨,許多求診民眾已在現場等候。義診團隊迅速分工,提前開診。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劉濟雨感恩所有參與者,並勉勵大家在助人過程中自利利他,期盼義診圓滿順利。
義診中,九歲的洪度拉雙手併指畸形,星國人醫會馮寶興醫師評估後,建議先為左手手術。手術時,孩子因緊張落淚,護理人員播放動畫安撫情緒,最終手術順利完成。母親感激地說:「醫生技術高明,讓我很放心!」
一歲的早產兒維察頭部紅腫潰爛並發燒,馬國小兒科醫師陳成亨診斷為細菌感染,建議引流膿液。儘管父母擔憂,仍同意轉至外科就診。柯頌園醫師解釋手術僅需五分鐘,並會使用止痛藥,終於獲得父母同意。手術順利完成,媽媽接過孩子時露出微笑,隨後回內科感謝陳醫師,他叮囑孩子需充足營養以促進傷口癒合。
11月2日,柬埔寨地方官員與青年志願醫師協會代表蒞臨義診現場,對活動表達高度肯定。臺灣團領隊簡瑞騰院長表示,疫情中斷義診四年後,這次活動再次成行,感恩當地單位與志工協助,讓義診更為順利。
馬德望副省長彭比瑟對義診現場完善的動線與翻譯安排印象深刻,並親自接受治療,解除四十年來左腳疼痛的宿疾。一名55歲婦女康麗因停經後出血前來檢查,醫師評估後建議持續追蹤。75歲的南松波因手腳麻木檢查,醫師建議進一步評估帕金森氏症。53歲的虹杜因戰亂殘留子彈碎片多年,經X光確認無須手術,終於放下三十年的擔憂。
一名大學生黎敏因感動於醫護的無私付出,主動加入翻譯志工行列,協助醫病溝通。當天圓緣活動上,柬埔寨聯絡處負責人謝明勳表示,義診讓居民感受到滿滿的愛與希望,也期待更多當地醫護參與。
11月3日義診最後一天,求診人數倍增,醫護人員全力以赴,延長服務時間。中醫區醫師發現許多病患有失眠問題,並進行治療。志工前往患者家中探訪,為中風病人施針並指導復健,病患家屬感動不已。
柬埔寨醫師柯恩曾赴臺研習,這次義診中與指導醫師重逢,共同服務病患。首次參與海外義診的牙醫師梁信揚感嘆在簡陋環境下仍能提供完善診療。來自馬來西亞的護理師汐蒂則感恩慈濟考量不同信仰需求,特別準備祈禱室及合適餐點。
慈濟柬埔寨志工胡美玲感謝所有醫護與志工的投入,期盼這份愛心每年延續,讓義診持續惠及更多人。
本文對部分細節進行整理與濃縮,但仍保留事件的核心與重點。如需查看完整原文,歡迎參閱「人醫心傳」第252期:兩百人團隊 赴柬施醫 二○二四年柬埔寨馬德望三日大型義診。
撰文/陳金香、江欣燕、謝亞忠;攝影/許俊吉、梁倩宜、覃平福、何維美、李青海、李貴業
編修/TC news新聞中心;本文為「人醫心傳」授權刊登
最新生活新聞
-
相約復興青年活動中心賞燈迎元宵
(18 分鐘前) -
大S病逝掀流感疫苗施打潮 卓榮泰拍板:增購10萬劑供高風險族群使用
(18 分鐘前) -
中央大學新行政團隊啟航 蕭述三校長擘劃未來藍圖
(18 分鐘前) -
深耕電力電子前瞻研究與影像視覺AI分析助力產業升級 臺科大邱煌仁、郭景明獲選2025年IEEE Fellow
(18 分鐘前) -
古玩石頭變身怪獸美食 華梵學生插畫家與百年企業大老闆聯手顛覆想像
(19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