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6°
( 17° / 16° )
氣象
2025-02-14 | TCnews慈善新聞網

那些句點之後的故事 臺南慈中藝文講座


那些句點之後的故事 臺南慈中藝文講座


2025年2月12日,臺南慈中舉辦了一場深具啟發的藝文講座,邀請到知名作家大師兄林品睿,以自身經歷分享生命的意義,帶領學生重新思考人與人、人與寵物之間的珍貴情誼。講座現場座無虛席,學生們屏息傾聽,隨著講師的故事起伏,心境也悄然轉變──這不僅是一場講座,更是一場心靈的洗禮。



那些句點之後的故事 臺南慈中藝文講座


講座一開始,講師便以耐人尋味的提問:「你們覺得在殯儀館上班的薪水是多少?」吸引了在場學生的注意。後續一路分享了他人生的遭遇,為何會從事殯葬行業的契機,原來天生不怕屍臭味只是美麗的誤會,詼諧逗趣言語的背後,是一路走來的辛酸與掙扎。他接著談到,即使一路上有很多叉路,可能真的稍有不慎,他就不會是現在站在這裡演講的人了,但他仍十分感激,自己沒有選擇錯誤。他也跟台下同學分享,很多時候,歸因自己家庭狀況不好、境遇不佳,往往只是一種推託,「人,是有選擇權的」,他的話語讓學生們陷入沉思。


林品睿接著提及,他曾在服務時遇見一位父親,在三十幾歲過世兒子的棺木中放了皮卡丘與快龍的布偶,令人好奇的是,布偶與逝者的年齡似乎有些突兀,這位父親告訴他,不太清楚現在兒子喜歡什麼,但他依稀記得,兒子小時候很喜歡皮卡丘和快龍。這個故事讓現場學生深思:當我們為了生活忙碌時,是否也遺忘了跟身邊的人、跟父母好好溝通呢?



那些句點之後的故事 臺南慈中藝文講座


談話間,講師還分享了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他回憶起之前在工作時,因為很多時候是需要專注的,時常忽略了家人,特別是祖父。祖父雖然高齡,但身體硬朗,所以大師兄總覺得「以後有的是時間」。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跌倒,讓祖父猝然離世,留給他一份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當我站在祖父的大體前,才發現,原來人生不是每一次分離都會有預告,不是每一句話都有機會再說一次。」他的聲音微微顫抖,現場一片寂靜,許多學生紅了眼眶。這段經歷提醒大家,別讓「還來得及」變成「已來不及」,珍惜身邊的人,趁還有機會時,好好陪伴、好好表達。


大師兄也提到,因為高中數學老師的鼓勵,讓他開始寫作,告別了傷痛,開始了另一段華麗的冒險。因為許多毛小孩的陪伴,讓他重新定義什麼是「家」,家對他而言不再只是痛苦的代名詞,而是充滿溫暖、療癒的地方。後續因毛小孩的離世,也讓他重新思索,更珍惜人與人、人與寵物之間的關係。他談到,在人生的旅途中,許多人的關係就像文章一樣,總有結束的時刻,然而,真正重要的並不是那個句點,而是句點之前發生的故事。



那些句點之後的故事 臺南慈中藝文講座


高三感恩的林思淳同學表示:「講師的成長過程很辛苦,但他堅持了下來,也讓我覺得,日後很多事情,或許能再多堅持一下。」同班的王湘淳同學也表示:「講師從事過很多不同的工作,所以才造就他豐富的經歷,讓我覺得,可以多方嘗試,不要給自己設限。」高三善解導師王婉真老師也在講座結束後分享感想:「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都值得珍惜,告別並不代表結束,而是提醒我們要更用心去愛,愛要及時,珍惜當下。」她也鼓勵學生,在未來的日子裡,要知道你自己是有選擇的,能學會好好溝通、與他人和解,要能讀懂言語背後的關心,讓每一段關係都充滿愛與溫度。


講座結束後,許多學生意猶未盡,紛紛向大師兄提問,也有相同經歷家中寵物過世的同學,邊哭邊跟大師兄分享他自己的故事。這場講座,或許無法立即改變每個人的人生,但它在學生心中種下了一顆珍惜與感恩的種子,未來某一天,這顆種子將發芽,成為溫暖彼此的力量。



那些句點之後的故事 臺南慈中藝文講座


撰文/謝岱霖;攝影/陳柏伶、許文婕、謝岱霖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