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0°
( 24° / 18° )
氣象
2025-04-03 | TCnews慈善新聞網

首度台日憨寶貝接力藝術共創 育成社福跨海展覽


首度台日憨寶貝接力藝術共創 育成社福跨海展覽


實現永續社會所需的設計,源自於何種思考?從日本輕井澤的藝術家工作坊到台灣台北小作所(社區日間作業設施),台日跨國心智障礙者(憨寶貝),首度踏跨出了藝術共創的第一步。


想像一下,鏡頭對焦在日本輕井澤的工作坊,輕井澤的憨寶貝畫出了植物的莖與葉。場景一轉,種子跨海到了台灣的《育成社福基金會》,憨寶貝作為延續,為這幅畫添加花朵,在「想像的世界」中共同創作。這樣的景象已經發生。於4月4日,台北市一嶼ISland將展出這個想像世界的不一樣天馬行空,希望大家能夠享受台日憨寶貝共創,所帶來的豐富想像世界。透過這次展覽,也將《育成社福基金會》累積近10年的藝術培力能量展現於國人面前,更讓國際看見台灣,有朝一日,作品將與企業開發成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創品。



首度台日憨寶貝接力藝術共創 育成社福跨海展覽


該展覽名稱為「森の光と息」 ( Feeling the breath ) ,意為「森林裡的光與氣息」。意指當陽光透過樹影灑落,微風穿越在森林間輕輕擺動,而指尖觸碰材質的溫度,彷彿將時光在此凝滯,我們感受生命的脈動,與自然一同呼吸。這與孔子所言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意義不謀而合,其「大道」指的就是:每個人活出最大意義。《育成社福基金會》的憨寶貝也在一筆、一觸間彰顯這樣的實際狀態。


這場跨海合作,有段暖心的故事,專注服務憨寶貝已逾30年的《育成社福基金會》,去年跨界與一嶼Island培力憨寶貝製作12件陶藝,每個作品均結合導演/作家盧建彰的手寫詩作進行展覽義賣,全數被有心的收藏家收購典藏;此段工藝X公益的意義,被遠在日本輕井澤的永續社會藝術家看見了,深受感動的他,萌發台日憨寶貝跨海藝術共創的點子。


本次展覽由成立「Konst(コンスト)」、來自日本輕井澤設計師「須長 檀」共同策辦。「Konst」在瑞典語中意為「藝術」。是一個將身心障礙者的「擅長之處」視為美的源泉的計畫。該工作室設計師鍊節福祉與設計,構思能讓所有人參與美麗創作的方式,並將其轉化為支持心智障礙者就業的行動。


他回憶第一次拜訪社福機構時的心情:「我深受那裡的老師與服務對象(憨寶貝)之間深厚的愛與關係所感動。這種關係不同於教師與學生,而是一種更加親密的連結,讓我們確信兩個人能共同創作一幅畫。」須長 檀眼前的創作者,像孩子般純粹,忠實表達當下感動的直覺思維;老師與創作者的互動建立在親密與溫暖的信任上,成就了一幅幅獨一無二的雙人創作。


當然,過程不乏挑戰。須長 檀不諱言:「尋找繪畫的題材並不容易,特別是『想像的世界』更是難以描繪。在這個工作坊中,我們將利用植物或水果的種子來激發創作者的想像力。」他開宗明義點出共創的核心意涵,也表示:「經由描繪種子發芽並成長的過程,創作者可以隨著畫作的成長擴展自己的想像世界。種子的圖案本身就能讓人聯想到植物的設計,從而幫助提高想像力的解析度。」透過這些小小的契機,創作者能夠享受豐富的想像世界。


這並非單純臨摹漫畫或角色,而是讓創作者真正發揮獨特的創意。



首度台日憨寶貝接力藝術共創 育成社福跨海展覽


這些共創作品跨越地域與語言的藩籬,將藝術成為生命表達的一環,在創作的光影之間,照見每個獨特靈魂的溫度。恰與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所言:「藝術的目的不是表現事物的外貌,而是表現它們的內在意義。」 具象與抽象在筆觸裡,從外而內達到一致。


位於台北古亭《育成社福基金會》夢想工坊的雅雅(化名),是位輕度心智障礙者,認真聽台灣藝術教師劉惠說明植物從種子、發芽、長出新枝到茂密成蔭的循環後,興奮地拿起桌上的彩筆與海綿創作明信片,彩繪出的作品顏色對比鮮明且鮮豔。問及為何這樣塗鴉?她開心大笑到瞇起眼睛地說:「因為我回家路上看到的大樹旁邊長著就是紅紅的花。」儘管空間感不一,但意外協調。


跨國共創體現了藝術身為人類最為本能的表達。搭上捷運來到鄰近芝山站的蘭興站,在YouTube上有著自己頻道的小成(化名)忙著替黏土做成的芒果「種子」著色,異於印象中圓形或者長著像松果的種子,他手中的「種子」是如葉片般扁平狀,「這是特有種,滋味一定不一樣,」在一旁的教保員嘟噥著。每個人都可以來貢獻自己的力量。當工藝與情感交織,藝術不僅是形式的呈現,更像是對於生命的深刻表達,從創作到實品展出,進入這場跨越地域與文化的對話,感受工藝背後蘊含的生命力與故事,更看見第一次台日憨寶貝藝術培力賦能的張力。


一棵種子看似不起眼,跨海傳遞,源源不絕,生生不息。



首度台日憨寶貝接力藝術共創 育成社福跨海展覽


(撰文、攝影:育成社福基金會)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