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公益聯盟啟動「偏鄉兒童五育培力」
台灣公益聯盟3月31日正式宣布,由金馬獎得主、知名演員林柏宏擔任2025年度公益代言人,雙方攜手啟動「偏鄉兒童五育培力」計畫,並揭曉年度三大重點項目:「關懷弱勢偏鄉」、「視障學生教育」及「身心障礙者發展」。同時許下年度募款3,000萬元台幣目標,以推動永續發展(SDGs)優質教育與平等目標,讓偏鄉學童能夠突破先天地理限制,獲得更平等的學習機會,呼籲社會大眾共同支持,以教育種下希望的種子。
林柏宏在拍攝台灣公益聯盟年度形象影片過程中,與全台最北邊的偏鄉小學石門國小學童們大量互動,勾起滿滿大學回憶:「就讀化學系時,原本以為我會成為一位化學老師,意外踏入演藝圈後,我一直希望自己能為台灣偏鄉教育做些什麼,因此當台灣公益聯盟邀請擔任代言人時,我就立刻答應了。」
台灣公益聯盟創辦人鄭龍水博士表示:「我自己也是在缺乏教育資源的環境中長大,很能體會視障孩子的感受,不管是偏鄉或是都市的視障孩子,都是真正的弱勢。」
在石門國小,林柏宏驚嘆「偏鄉少子化」比自己想的還嚴重:「一個班不到十個學生,相對教室變得空空蕩蕩的。」拍攝過程中林柏宏跟孩子們聊起自己的夢想,一起做實驗,一起當太空人,似乎孩子的未來也多了無限可能,就像是擔任了一日代課老師,陪伴孩子探索夢想。
全台國小面臨少子化考驗,6 班以下的偏鄉小校數量已經高達全部國小2,361間的三分之一!為了讓這些學校擺脫環境資源匱乏的限制,甚至走向廢校、引發鄉鎮功能退化的連鎖反應,台灣公益聯盟今年度將持續推動【夢想教室:偏鄉小校共伴計畫】,希望搭建一個平台,讓偏鄉小校彼此連結資源,不再單打獨鬥,形成共學網絡,真正實踐永續發展目標(SDGs)優質教育與平等目標
台灣公益聯盟在去年舉辦第一屆 『偏鄉小校教師共識營』,集結北中南 17 所學校、超過 50 位校長和老師一起參加,三天兩夜的時間裡,大家討論如何解決偏鄉教學現場的困難,譬如隔代教養的家庭,家長外出都市工作,經常提出要學校老師一起照顧學生弟弟妹妹的要求,讓很多老師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很多老師分享處理經驗,第一次感受自己並不孤單,有人願意跟他們站在一起。
公益聯盟「偏鄉小校教師共識營」深獲各校參與校長好評,新北市大坪國小石啟宏校長觀察:「 人生的高度取決於自己的視野有多高、多寬廣,公益聯盟的【夢想教室:偏鄉小校共伴計畫】其實是在落實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透過觀察模仿與社會互動,學習新的正向行為。以教師角度來說,偏鄉小校教職員大多都是初任教師、初任主任,缺乏經驗,『偏鄉小校教師共識營』的實務交流讓老師觀摩他校的寶貴經驗,優化自己的教學方式,這些積累讓我們學校在去年一舉獲得『全國教學卓越獎』的『金質獎』大獎肯定。」
台北市政大實小陳金粧校長表示:「以孩子角度來說,我們學校國際性交流比較多,我觀察我們的學生透過公益聯盟跨校交流平台,在認識別校亮點特色的同時,一邊學習更多台灣的在地文化,比如去年舉辦術台灣美食在地特色交流,各區域學校分別介紹小籠包、卦包及辦桌飲食文化等,這些在地養分讓我們的孩子跟日本、韓國及美國的教育交流中更能展現自信,透過不同的文化刺激與人際互動,拓展視野,讓每個孩子都是閃耀的星星,而我們的工作就是讓這些星星發光。」
展望未來,台灣公益聯盟將擴大【夢想教室:偏鄉小校共伴計畫】,計畫在中南部成立更多學校聯盟,促進跨區域合作。此外,聯盟也希望透過與企業、志工團體合作,讓更多資源進入偏鄉,並確保計畫能夠長期運作持續推動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第四項目標是「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優質教育(SDG4)、減少不平等(SDG10)及夥伴關係(SDG17),讓這些孩子能夠突破地理限制,獲得更好的學習機會,幫他們的人生裝上翅膀,讓他們自由翱翔。
(撰文、攝影:台灣公益聯盟提供)
最新生活新聞
-
-
臺灣祭首日湧30萬人次 墾丁大街人潮爆漿
(32 分鐘前) -
台灣祭活動期間屏縣府加強稽查 交旅處強調業者應遵守價格透明運動
(45 分鐘前) -
台灣祭首日湧入30萬人次 墾丁大街人潮爆滿
(49 分鐘前) -
陳其邁市長蒞臨開球加油 台鋼雄鷹隊史第二年澄清湖主場首戰奪得賽季首勝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