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的創業思考 慈大講座師生熱烈迴響
「創業之路上,該如何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已經創立公司,是否適合運用AI來重整組織?」,從學生不斷提出的提問,可見學生對創業議題的興趣。在生成式AI席捲全球、改寫產業規則的時代,創業思維也正在翻轉。為激發學生對人工智慧(AI)與創業的理解與興趣,慈濟大學創新創業教育計畫於4月10日舉辦「AI時代的創業思考—我的經歷與觀察」專題講座。
本次講座,特別邀請資深創業家、Animos AI執行長Medal Huang(黃勛章)與師生面對面對談,分享其跨國、跨域的創業歷程與實戰經驗。Medal Huang擁有復旦大學計算機碩士及南加州大學MBA學歷,曾任職於百度、寶寶樹等企業,並創立多個創業項目如大魚自助遊、Animos AI、BIDBUS等,現為Animos AI執行長。
講座開場,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致詞表示,黃勛章(Medal Huang)畢業於中國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之後赴美攻讀MBA,勇於跳脫舒適圈,持續挑戰自我。他不僅擁有豐富的AI應用經驗,也敏銳掌握市場需求,成功轉型並創業,展現出極強的學習與應變能力。希望透過 Medal的分享,啟發師生勇敢面對挑戰,發揮慈濟從無到有「創」的精神。劉校長也期待,透過本次講座,學生能從中汲取實戰經驗,激發面對挑戰的勇氣與創新的行動力。
此次活動吸引許多對AI創業感興趣的師生參與,現場互動熱烈。從AI如何應用於組織優化,到創業中如何跨越重重難關,展現出對未來職涯與創新挑戰的濃厚興趣。其中,物理治療學系鄭同學詢問:「若已經創立公司,是否適合運用AI來重整組織?」Medal Huang指出,AI的核心能力在於語言理解,可應用於客服、銷售、協作等溝通導向工作,企業應結合自身需求,明確劃定AI能發揮效能的領域,並培訓員工善用AI工具提升效率。
生物醫學暨工程學系的吳同學則好奇:「創業路程怎麼克服困難及怎麼從0到1?如何找到同甘共苦的夥伴?」Medal Huang以親身經驗回應,創業首重找到自己有熱情且願意長期投入的方向,並坦言:「成功的少,失敗的多,但每一次失敗都是一次學習。」找夥伴像「銷售自己」,他也鼓勵學生善用社群媒體擴散理念與價值觀,如此才能吸引志同道合的夥伴一同前行。創業非唯一成功途徑,因人而異,需視個人背景、資源與目標而定。有人學生時期成功創業,也有人選擇先累積職場經驗。創業並非唯一成功之路,應量力而為,評估是否為當下最合適的選擇。需量力而為,關鍵在選擇是否符合自己當下的狀況與動機。
Medal Huang擁有豐富的創業歷程,從早期創立校園聚會平台的失敗經驗中學習,逐步累積實戰能力,並成功打造「大魚民宿預定平台」。在6年時間裡,面對方向調整、融資卡關、人才招募困難、團隊快速擴張等挑戰。從最初的兩人團隊一路發展為年營收破億元的企業,完整體現「從0到1」的創業真實樣貌。近年來,他將重心轉向美國市場,致力於AI創新應用,特別是在兒童與長者陪伴服務、AI虛擬員工等領域累積了豐富經驗。他指出,AI不再只是工具,而是團隊中的一員,「每個人都應該像CEO一樣思考『該做什麼』,再交給AI來完成『怎麼做』。」這也讓「提問的能力」成為關鍵核心。
「未來屬於願意提問的人!」Medal Huang以這句話作為結語,鼓勵學生勇敢探索與發問,才能在AI時代中脫穎而出。他認為,從大型語言模型(LLM)改變知識獲取方式,到AI Agent能自主規劃與執行任務,未來創業者的核心能力不再是「知道多少」,而是「提問與整合」。他鼓勵學生觀察生活中常被忽略的「小痛點」,因為這些痛點,可能就是創業靈感的起點。
此次活動圓滿落幕,慈濟大學師生們獲益良多,不僅讓學生豐富創業實戰觀點,也開啟對AI時代職涯發展的多元想像亦為職涯與創業道路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撰文:慈濟大學智慧財產及產學創業中心/照片:曾繼鋒)
最新生活新聞
-
-
氣象署發布豪雨特報 嘉義以北地區及澎湖防大雨
(2 小時前) -
天氣多變化!7招小技巧幫助惱人濕鞋快快乾 咖啡渣、小蘇打「除臭又除濕」超好用
(2 小時前) -
每年近2千件室內裝修糾紛!品保協會這麼做
(2 小時前) -
臺南市政府體育局攜手台鋼足球隊、臺南市體育總會足球委員會 贈足球予臺南市國小 扎根基層啟動未來希望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