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五大核心能力 走進慈大附中教學現場
在當今教育現場日益重視學生心理健康與情感發展的趨勢下,花蓮慈大附中日前舉辦了一場以「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SEL)為主軸的教師增能工作坊。此次研習涵蓋幼兒園、小學至中學部,全校行政團隊與教師全員投入,展現出學校對全人教育的高度重視與實踐力。
工作坊特別邀請前臺北市立復興高級中學校長、現任臺北市教育局聘任督學暨點亮生命教育協會理事長劉桂光校長,從理論到實作,引導教師全面理解SEL的五大核心能力: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社會覺察(Social awareness)、人際關係技巧(Relationship skills),以及負責任的決策(Responsible decision-making)。透過互動式討論與情境演練,教師們在真實案例中學習辨識與回應情緒的重要性,並思考如何將SEL有效融入日常教學與師生互動。
慈大附中校長李玲惠表示:「情緒教育不僅是輔導老師的責任,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具備的基本素養。我們期望透過系統性的增能活動,幫助教師先具備自我覺察與情緒調節的能力,才能進一步用同理心陪伴孩子。這樣的教學,才是真正有溫度的。SEL是孩子成長的養分,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轉捩點。」
此次工作坊中,讓教師們印象最深刻的理念是:「面對學生,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過去面對學生的衝突或偏差行為時,教師往往直接進入「解決問題」模式,忽略學生當下可能正處於高張情緒中,難以進行理性溝通。研習特別強調,唯有先用同理與關懷的態度接住學生的情緒,理解他們的感受,才能引導其行為轉變,真正落實有效的引導與陪伴。
此外,工作坊也強調教師在與學生溝通時所使用語言的重要性。劉桂光校長現場示範如何運用「關懷、肯定式詢問句」與學生對話,例如:「我看到你剛剛很激動,想跟我說說發生了什麼事嗎?」或「你剛才的選擇讓我有點擔心,你覺得這樣做會帶來什麼結果呢?」透過溫和且具啟發性的語言,不僅能降低學生的防衛心,亦能協助他們自我反思,逐步建立自我認知與行為判斷的能力。
花蓮慈大附中校方表示,SEL不僅是學生的學習任務,更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領域。此次工作坊不只提供實用技巧,更深化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未來學校將持續規劃相關進修課程,期盼建立一個更具同理心與關懷精神的校園文化,使情緒教育成為穩固師生關係與提升學習成效的堅實基石。
在教學之外,教師們也正在學習如何「用心」教學。花蓮慈大附中的教師們正以實際行動,讓SEL從一場研習,落實於每一堂課、每一次對話、每一段關係之中,讓情緒教育深植校園,陪伴每一位學生在理解與同理中茁壯成長。
撰文/戴雯皓;攝影/郭師企、王靜誼
最新生活新聞
-
-
興大校友楊双子為文學之光 獲臺中市政府頒榮譽獎章
(2 小時前) -
新竹SOGO母親節檔期登場 優質商品、划算價格,回饋大新竹民眾!
(2 小時前) -
台南老爺行旅甘粹餐廳推新菜 融合美味迎春日
(2 小時前) -
屏東榮家長輩自強活動 樂活探索原民文化之旅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