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4°
( 36° / 32° )
氣象
2025-08-07 | TCnews慈善新聞網

深入和平電廠與港區 慈大附中體驗綠能永續發展


深入和平電廠與港區 慈大附中體驗綠能永續發展


為落實能源教育,提升師生對綠色能源與循環經濟的認識,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辦理環境教育研習活動,教師一行參訪位於花蓮縣秀林鄉的和平電廠及和平工業港,透過實地觀摩與專業導覽,深入了解太陽能、水力、海洋溫差等再生能源的運作方式,並認識循環經濟與港區生態永續發展的重要性。



深入和平電廠與港區 慈大附中體驗綠能永續發展


慈大附中為經濟部能源署的能源教育共學團學校,隨著環保意識日漸高漲,綠能產業與循環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學校積極響應政策,期望透過教育力量,向下扎根永續理念,為學生播下愛地球的種子。



深入和平電廠與港區 慈大附中體驗綠能永續發展


在和平發電廠,教師們首先認識了太陽能發電與水力發電的原理與應用,進而接觸海洋溫差發電技術。導覽人員深入淺出地說明各項再生能源的實際運作與未來發展潛力,並介紹廠內推動的循環經濟措施,讓與會教師深刻體會到科技與永續的結合,為地球創造更好的未來。



深入和平電廠與港區 慈大附中體驗綠能永續發展


和平發電廠環境教育講師戴乃崢指出:「環境教育是一個極具包容性的領域,鼓勵跨領域學習與投入。地球只有一個,唯有有更多人願意投入環境永續的行列,才能讓地球生生不息。」這番話深深觸動現場教師的心,也再次強調了環境教育的核心價值——從認識開始,走向行動與承擔。



深入和平電廠與港區 慈大附中體驗綠能永續發展


隨後,教師一行人移至和平工業港,了解港區的整體運作機制與煤炭運輸流程,也看見工業區與自然生態的共存努力。導覽過程中,和平港區環境教育師余明善分享道:「和平港區透過環境教育,從內部員工、周邊企業到在地社區,逐步形成正向的環保循環。」



深入和平電廠與港區 慈大附中體驗綠能永續發展


多年來,港區透過植生綠化,從傳統的工業港逐漸轉變為一座追求生態多樣性的「生態港區」,也將珊瑚復育計畫與環境教育課程結合,建構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成為復育與導種的重要基地。



深入和平電廠與港區 慈大附中體驗綠能永續發展


花崗國中偕玲姻老師也在此次研習中分享收穫:「這次的課程讓我第一次了解海洋溫差發電的原理,也看到和平發電廠不只是供應電力,更在環境教育上投入許多心力,努力朝向能源轉型的目標邁進。而在和平港區看到國際工業港竟然能透過珊瑚復育計畫,成為一個生態港,才知道原來有許多企業一直在為環境默默付出。台灣或許無法立即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但只要大家重視環境,地球的未來一定會更好。」



深入和平電廠與港區 慈大附中體驗綠能永續發展


慈大附中王佩茹主任表示,推動能源教育與環境永續,是學校教育責無旁貸的任務。透過本次實地參訪,教師們不僅獲得第一手的能源知識與生態保育理念,更將這份體驗與感動轉化為課程教學的養分,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建立正確的能源觀念與永續價值觀。



深入和平電廠與港區 慈大附中體驗綠能永續發展


未來,慈大附中也將持續規劃多元研習與教學活動,帶動更多師生一起共知、共識、共行,為地球的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深入和平電廠與港區 慈大附中體驗綠能永續發展


撰文/蕭幸青;攝影/慈大附中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