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義診實戰 慈大人醫菲揚全流程臨床洗禮
慈大「人醫菲揚」志工團隊,前往三寶顏宿卜戈省伊比鎮,參加8月14日「第283場慈濟菲律賓義診」醫院手術觀摩。此次義診於伊比鎮體育館與博士喬治託考霍弗醫學中心同步進行,省會體育館設內、兒、牙、眼、婦科等門診;博士喬治託考霍弗醫學中心則是手術與義肢服務。
◎義診分區帶 臨床全方位學習 在這次義診中,慈濟大學副校長兼醫學院院長陳宗鷹,安排一部分學生由教務長謝坤叡、口腔醫學暨材料研究所李彝邦所長帶領,參與伊比鎮省會體育館義診現場;陳宗鷹院長,本身為麻醉專科醫師,熟悉手術前、中、後每一環節的專業與安全流程。帶領學生深入醫院,實際觀摩並學習手術全流程,讓醫學院學生體驗,從術前準備到術後照護的完整臨床經驗。菲律賓人醫會在博士喬治託考霍弗醫學中心,有來自馬尼拉及三寶顏,醫師17位、護士14位、志工32位,共計約66位在醫學中心服務病患做義診、手術及義肢建模。
◎義肢中心 雙手重建支柱 在義肢中心,學生協助掛號、資料填寫、問診,以及義肢建模測量的全過程,深入了解復健與功能重建的重要性。陪伴在此職志合一的社工莉希克(Lisicl)也稱讚慈大學生表現優異。物治系學生周芳羽說:「這裡的方法比她原本所知的更快速有效,也讓我體會義肢對一個家庭的重要。」程湘儀則觀察到當地經濟落差,卻也深受居民樂觀與堅韌的態度感動。在服務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學到專業技術,更看見了人們在逆境中仍能微笑以對的力量。義肢製作師的雙手,也能成為別人重新站起來的支柱。
◎術前備藥材 守護醫療安全 在手術前藥物與器材準備室,藥學系學生跟隨藥師與志工學習術前藥物與器材的準備流程,逐一核對病人姓名與用藥。藥學系許琪恩同學表示,這裡的節奏雖然不像台灣醫院緊湊,但讓她能更細心地完成每一步。」在這個不大的準備室裡,學生們體會到,「醫療安全往往來自無數看似微小卻必須嚴謹完成的細節。」
◎親臨開刀房 教科書實境體驗 親臨開刀房,在現場觀察手術全程,理解醫師、護理師、麻醉師、藥師等各科如何分工合作,確保每一步環節的安全與效率。醫學系學生張廷遠表示「醫師下刀精準快速」,而鄭晴天親眼見到不同專業之間的默契配合,讓他對團隊合作的力量有了更深認同。義診現場同時開設多台手術,讓學生看到許多病患多年無法就醫,如甲狀腺腫瘤大至棒球般大小,也能在義診中獲得治療。在病患轉運站(簡稱Taxi),林沅翰同學協助將病人平安從手術室送往恢復室,他說:「在這裡感覺自己被需要,學會在細節中守護病人。」菲律賓人醫會召集人柯賢智醫師對年輕醫學生相當包容,即便是在緊湊的義診手術中,也願意放慢步調、邊操作邊解說,讓後進有機會近距離觀摩並發問。這份耐心與信任,讓學生們在高壓的臨床環境中依然感到溫暖。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正被一代代前輩用心帶領,走向未來的醫者之路。
◎術後恢復室 守護甦醒時刻 在術後恢復室(PACU)及病患照護區,學生們學習如何在病人麻醉甦醒的過程中,監測生命徵象穩定,並安全喚醒麻醉中的患者。在這裡,學生們深刻體會到,病人甦醒的每一秒,都需要專注與細心,因為這是手術後通往康復的第一步。
◎啟發與感動:醫者之路的人文底蘊 從義肢裝配到開刀房手術,從藥物核對到病人甦醒,慈大學生在義診中實地學習,也親眼見證醫療如何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他們發現,臨床專業與人文關懷從不是分開的兩件事,而是在醫療現場相輔相成。 陳宗鷹院長表示,期待慈大醫學院的醫療教育,不只停留在課堂與模擬情境,能夠走進真實的臨床現場,全程體會專業技能,同時結合人文精神。這樣的國際義診,讓學生走出校園,在不同文化與醫療條件下學習,對未來成為一名專業且具人文關懷的醫師,有深遠意義。
文字:林靜君/照片:呂佩玲、林靜君
最新生活新聞
-
-
竹市「玩啤派對」chill場 打造結合啤酒、美食、音樂的海風派對嘉年華
(7 小時前) -
高雄市勞工局舉辦樂業高雄幸福融融徵才活動
(7 小時前) -
啤酒x美食x音樂 2025新竹夏日最Chill盛事「玩啤派對」逾萬民眾同歡
(7 小時前) -
2025/08/16 空氣品質說明(22:00)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