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臺南市府、慈濟攜手送愛到16校園
臺南市教育局感謝工研院及慈濟提供再生筆電與圖書到丹娜絲風災災區校園,幫助16所中小學童災後安心復學,在2025年9月17日舉辦「送愛到臺南—臺南風災區國中小捐贈活動」,由臺南市教育局楊智雄副局長致贈感謝狀給工研院及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各方代表共數十人與會。
中颱丹娜絲重創嘉南地區,災區校園設施與圖書毀損,學童面臨學習資源不足,工研院及臺南市政府攜手慈濟基金會,募集到40台再生筆電、2千多本兒童二手書、141件再利用櫃子、鐵桌等家具,在學校開學前送愛到臺南,讓學子感受到社會的關懷,學習不中斷。
工研院以科技關懷結合公益力量,短時間內整合物資;臺南市教育局在開學前快速協調資源,重建校園教學環境;慈濟基金會動員再生電腦團隊與志工,發起「資訊設備再生捐贈偏鄉圓夢專案」,讓孩子在災後能安心就學、不中斷學習,並提升社會韌性與公益科技價值。
工研院副總暨永續長兼社會公益委員會主委何大安表示,工研院雖以研發科技為本業,但更希望將技術應用於需要的地方,包含教育與公益。此次丹娜絲颱風重創南部,工研院同仁也受影響,因此更加感同身受。何大安主委特別感謝跟慈濟志工長期合作,讓「再生電腦」專案能迅速落實,也敬佩沿海地區校長與師長在教育上的努力。何大安強調,工研院在南部有深厚在地連結,未來將持續推動「科技公益」,從再生電腦到救災科技,發揮研發能量,守護地方教育與社會需求。
臺南市教育局副局長楊智雄代表黃偉哲市長、鄭新輝局長,向工研院與慈濟基金會表達誠摯感謝。他回顧丹娜絲颱風後,教育局即刻要求各校於7月底前完成校園復原,確保9月1日全數如期開學。楊智雄提及,南部是台灣研發與產業重鎮,工研院與南科、中研院等單位提供了在地人才的重要舞台,希望臺南子弟能留在南部發展。最後,他肯定工研院推動ESG與公益精神,期勉各校珍惜資源、引導學童努力學習。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慈發處主任呂芳川表示,慈濟與工研院的合作不僅在科技,也在人文關懷領域展現力量。從證嚴法師三十多年前推動環保開始,慈濟已有十多萬環保志工投入資源回收與再利用,如輔具修復、再生電腦送至偏鄉與海外,讓物資延續價值。
呂芳川主任感恩公益合作,他說:「今年工研院汰換近千台電腦交由慈濟,再由志工修復,成為弱勢學子急需的學習工具。」此次捐贈支援臺南受災國中小,確保孩子災後能持續學習。呂主任也呼籲校長們將「環保輔具、再生電腦」資訊帶回校園與家庭,幫助更多需要的學生。並強調:慈濟與工研院未來還會持續在救災科技、偏鄉教育及永續發展領域深度合作,展現社會的愛與關懷。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社工陳志明上台說明慈濟近年運用再生電腦幫助孩子實現學習夢想。今年工研院捐出近千台汰舊電腦,由志工修復後送往台灣及海外11國,四年半累計近兩千台,減少碳排2700公噸。專案不僅改善學童學習環境,也讓弱勢孩子看見希望,再生電腦是一扇「連結世界的窗」,讓孩子們看見未來充滿希望。
再生筆電在8月已由慈濟再生電腦團隊志工陸續送到受贈學校,多數校長與學校代表也出席9月17日感謝活動,學甲區宅港國小林維智校長表示:「慈濟捐贈的筆電讓孩子們倍感珍惜。相較於平板,筆電更像可移動桌機,具備專注學習的氛圍,適合應用於機器人課程及日常教學。」校方規劃班級調配,讓更多學生受益,也因筆電用途單純、家長更安心。
七股區建功國小黃郁雯校長回饋:「慈濟捐贈的10台筆電,正好滿足班上9位學生與老師需求。筆電功能完整,能支援英文學習及線上平台操作,取代平板與手機輸入不便的限制。孩子們甚至能借回家使用,不僅提升課後學習便利,更能訓練打字與思考表達,對偏鄉教育助益良多。」
在陪同送筆電到學校時,慈濟志工陳宜成引導學生正確使用電腦,結合興趣學習資源。看到孩子滿懷期待親手安裝軟體,倍感歡喜。
撰文/林靜君,攝影/王永周
最新生活新聞
-
-
嘉義榮服處感謝陸官專修班校友會地區分會捐贈愛心物資
(4 小時前) -
國家防災日 金門歡迎鄉親參加抽大獎
(4 小時前) -
強化戰時應變能量 彰化榮家戰傷官兵收容安置演練
(4 小時前) -
臺東榮服處訪慰高齡榮民眷 暖心關懷健康日常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