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36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在慈濟
九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慈濟慈善基金會、印證教育基金會、慈濟學校財團法人、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共同主辦「2025年第36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吸引來自臺灣、日本、泰國、馬來西亞、香港30多所佛學院及大專校院佛學、文學、哲學與宗教學等領域發表人、講評人、主持人等435人參與;透過論文發表與專題研討,共同探討佛教思想在當代社會的實踐與發展,一起開展台灣佛教學術研究的新視野。
靜思精舍德(耒曼)法師表示,這是佛教界的年度盛會,也是匯聚海內外法師學者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不但深具國際影響力,也能持續深化佛學發展。
慈濟學校財團法人執行長王本榮表示,台灣佛教多元發展,以「佛法生活化,佛教人間化」為目標;慈濟推動的骨髓捐贈、以無語良師進行模擬手術教學,都讓《無量義經》的「頭目髓腦悉施人」具像化,也就是以現代科技來落實佛法。
慈濟大學資深副校長戴昌賢致詞表示,全球淨零碳排的推動,因美國反對而持續觀望、停滯不前,儘管個人力量微薄,也能像小火種一樣燃起火花,就像佛法的跨域應用,集結眾人之力,一起讓社會變得更好。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執行長何日生以「應用佛學:佛教之當代適應與實踐」為專題進行演講,暢談慈濟力行菩薩道,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以及推動慈濟學研究的開拓發展。
「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自1990年由恆清法師發起、聖嚴法師等響應而成立,至今已舉辦35屆。今年有三天議程、規劃七場次、共發表49篇論文;論文類別涵蓋佛教實踐、禪宗研究、現代研究、慈濟研究、當代對話、大乘佛典、毗曇唯識、歷史研究、華嚴學、跨域應用、文獻分析、天台學、文本探究、菩薩解行、史料研究、英文發表、義理探討等領域,主題取材多元豐富,亦回應現代社會的多重需求,包括科技潮流、飲食選擇、社會支持與精神追尋,進而裨益「人間佛教」在當代的重要實踐路徑。
第36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不僅提供青年學者展現研究成果的平台,更促進國內外佛學交流與跨領域對話,展現佛法在當代社會的多元應用與生命價值。研討會最後一天,大會將表揚優秀的論文撰寫,並交接給玄奘大學接手籌辦明年(2026)第37屆的發表會。
有關49篇論文發表議程及論文全文,請見網頁https://religion.tcu.edu.tw/?page_id=9289
撰文/葉秀品;攝影/林德文、劉秘芸、李淑貞、呂佩玲
最新生活新聞
-
-
立法委員林俊憲邀 FOCASA 馬戲團進社區 台南永康 2000 人笑聲不斷
(3 小時前) -
金門榮服處協助國際媒體專訪榮民林馬騰 親述砲戰血淚與和平期盼
(3 小時前) -
全國首座K12雙語公立學校落腳沙崙 培育國際人才儲備搖籃
(3 小時前) -
「2025新竹X梅竹黑客松」盛大登場!邱臣遠:鼓勵青年大膽挑戰 共創智慧城市藍圖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