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附小「畢業樹下的約定‧開啟時空膠囊」

「在哪裡?」、「是在樹的前面?還是右邊?」、「趕快打電話問二十年前幫忙記錄的爸爸!」花蓮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國小部自2000年創校以來,每一屆畢業生都會在畢業前種下一棵「畢業樹」,並在樹旁埋下「時空膠囊」,裡面封藏著孩子們寫給二十年後自己的信。那是一份童年的約定,也是一段跨越時光的祝福。 今年,慈大附中迎來創校25周年,學校特別邀請國小部第一屆至第四屆的導師與畢業生回到母校,共同開啟當年埋下的時空膠囊。這次「回娘家」意義非凡,不僅有來自各地的校友特地返校,還有退休老師親自出席。多年未見的師生驚喜相見,童年湧現,寒暄聲、笑聲此起彼落,滿是重逢的喜悅與感動。
當年的孩童,如今都已長大成人;有人成家立業,也有人已為人父母。許多同學是闊別二十年後第一次再見,但當「老師好」的驚呼聲響起,那熟悉的笑容與溫柔的眼神,讓人彷彿又回到慈小的純真年代。
活動當天,學校特別透過「回憶影片」及「時光迴廊步道」回顧小學時光,一幕幕影像串起共同的故事。校友們駐足在老照片前,驚喜地尋找當年的自己與同學身影,興奮地說著:「這是我們畢業典禮那天!」、「老師,這張照片您還記得嗎?」熟悉的臉龐與聲音喚起滿滿的校園記憶,讓時間在那一刻靜止。
隨後,大家來到當年的「畢業樹」下,當初由小手親植的樹苗,早已成為枝葉繁茂的大樹,正象徵著孩子的成長。第一到第四屆校友們在校長及家長會長的見證下,跟老師們一同拿起鏟子,一鏟一鏟翻開泥土,有人對照著舊照片、有的甚至撥電話向家人確認當年紀錄的位置,在歡笑聲中討論著時空膠囊的位置,那場景仿佛回到當年那群純真的孩子般,過程中找的不只是時空膠囊,更是尋找那段封藏已久的記憶。
雖然到最後大家仍沒挖到時空膠囊,但是沒有人失望,第三屆畢業生譚家安分享說:「事隔多年,很感恩有這樣的機會,讓多年沒有見面的老師跟小學同學可以再相聚。今天回來也沒有特別想說一定要挖到時空膠囊,主要是想見見老師、同學聚聚,就覺得很不錯。雖然沒挖到,其實反而更期待,每年挖一次,變成每年可以在這裡相約一次的小聚會。」
特地從新竹趕回花蓮參與的第四屆畢業生陳璽宇笑著說:「今天很開心,雖然老家在花蓮,但昨天才從新竹趕回來,真的很值得!不管當時的願望是什麼,但是當看到同學、還有學長姐相聚在這裡,自己就很感動,感恩慈濟教育讓大家可以有這麼美好的緣及人生故事跟大家分享。」
而身為慈小第一屆畢業生的大學長陳柏宇也分享:「當年自己的願望是希望可成為電腦工程師,二十幾年過去,自己也如願當上電腦工程師,很高興夢想能實現。」同樣是第一屆畢業生的李欣儒說:「回到母校,真的完全不一樣,雖然不太記得自己當年寫下的期許,但我告訴自己:沒關係,好好活著就是最棒的。特別要感恩老師為了辦這次活動,努力把我們找回來,讓我們有機會在此相聚。」
身為慈小第三屆導師的退休老師陳美美感性表示:「我來慈小時,孩子剛升上五年級,看照片時,人雖有印象,只是名字有點叫不出來了。二十幾年過去,自己也一直掛心著這些孩子過得好嗎?當今天看到每個孩子都很有自信,臉上展露出青春陽光的笑容,我就放心了。」師生共同的回憶,在笑聲中再度被喚起,也讓這份情誼延續未完。 一棵樹,一個夢;一封信,一段情——這是慈小的傳承,更是師生情誼最真摯的見證,也是慈濟教育成果的展現。每一棵畢業樹都承載著孩子們的希望,每一封信都記錄著成長的足跡。慈大附中廖逸貞校長表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慈大附中以感恩、尊重、愛為創校精神,走過四分之一世紀,因為有老師的愛與呵護,讓一顆顆菩提種子成樹成林。透過今天開啟時空膠囊活動,不僅是讓校友回娘家,更是讓慈濟的愛延續,願這份愛,如同畢業樹的根,繼續延展、持續深耕,讓慈濟教育的精神在世代之間靜靜綻放,永遠生生不息。」
撰文:蘇秋碧/攝影:慈大附小團隊
最新生活新聞
-
-
芬普尼毒蛋流入高雄!業者未通知消費者遭罰
(55 分鐘前) -
新光三越高雄左營店《是誰遊樂園》免費展出至11/27
(58 分鐘前) -
臺北電器盃節能公益路跑熱力開跑 蔣萬安讚公益運動傳愛心
(1 小時前) -
百年香路 變身最潮文化路線 以苗栗海線永續魅力 登上國際舞台
(1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