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膝蓋的革命性手術|高位脛骨矯正助患者擺脫疼痛困擾
【警政時報 林照東/新竹報導】
一名50歲女性患者長期受到膝蓋內側疼痛困擾,經過藥物和復健治療後仍未見改善,最終前往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骨科陳威仁醫師處求診。經X光檢查,診斷為第四期退化性關節炎並伴有內翻膝(O型腿)。在充分醫病溝通後,陳醫師建議進行高位脛骨矯正手術,成功將O型腿矯正為正常腿型,從而分散膝蓋內側過大的壓力,並延長了膝關節的使用壽命。
陳威仁醫師表示,隨著年齡增長,膝關節逐漸出現退化性變化,常見症狀包括疼痛、腫脹等。對於初期患者,通常建議適當休息,避免久蹲或久跪,並佩戴護膝以減輕壓力,配合體重控制,以防止膝蓋積水發炎而進一步損壞關節軟骨。此時,輔以藥物治療、熱敷、復健,或注射如玻尿酸等針劑,能有效減輕症狀。然而,當這些保守性治療無效時,就需考慮手術介入。對於較輕微但持續性疼痛的關節炎,關節鏡清創是一個選項;對於嚴重的關節炎患者,則需考慮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不過,陳威仁醫師提醒,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需犧牲掉十字韌帶,這對於老年患者的行走功能影響不大,但對於年輕且活動量較大的患者來說,人工關節置換可能不是最佳選擇,因為人工關節有使用年限。相比之下,高位脛骨矯正手術(又稱保膝手術)則是一個更適合年輕患者的選擇,術後恢復較好,可維持較大的活動範圍與較高的活動量。
陳威仁醫師進一步說明,高位脛骨矯正手術前,需先拍攝整隻腳的X光片,並從髖關節中心到腳踝正中心畫一條線,這條線應穿過膝關節正中間。研究顯示,O型腿患者的關節退化風險比正常軸線患者高出4至5倍。手術前,將進行電腦斷層掃描,再利用3D列印技術設計手術模組,以精確計算需矯正的角度。手術過程中,通過3D列印模板,在脛骨(小腿骨)上進行精準切割,並用鋼板固定,從而將原本集中在膝內側的壓力分散至中間偏外的位置。這不僅能減輕疼痛,還能增加關節內側的縫隙,甚至可能促進軟骨再生,進而顯著延長膝關節的使用壽命。
最新生活新聞
-
-
國瑞汽車捐1萬冊交安繪本 桃市府盼強化幼童觀念
(26 分鐘前) -
石 雕/許文舟
(30 分鐘前) -
獅舞東方/付令
(35 分鐘前) -
原民文化活動引議 高市府:將與部落溝通盼各界尊重
(40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