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電光50年業者齊聚丨回顧半導體輝煌歷史
【警政時報 黃溎芬/新竹報導】
工研院推動半導體技術邁入半世紀,日前特別舉辦「電光50紀念餐會」,邀集國內外超過百位產業界重要人士,前董事長史欽泰、歷任所長們齊聚一堂,共同回顧台灣半導體技術發展的輝煌歷程,分享推動科技升級與產業崛起的寶貴經驗,見證台灣半導體產業從無到有、揚名國際的奮鬥故事。
工研院強調,隨著半導體在各國在地設廠,具有跨國佈局視野的專業人才將是需求重點,在面對全球快速變化挑戰,技術持續領先將是致勝關鍵,也是台灣維持國際競爭力的根本。該院在1974年國家政策引領下,透過電子工業研究所(ERSO)共同推動「積體電路計畫」,是台灣第一個專注於半導體技術研究的機構。當時行政院長孫運璿的全力促成下,工研院派出第一批19位年輕工程師,完成美國無線電公司(RCA)積體電路技術訓練與移轉,成立全國第一座積體電路示範工廠,憑藉創新與精準製程,不僅在電子錶積體電路良率上超越RCA,甚至讓台灣躍升成為全球第三大電子錶輸出國。
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工研院同步推動積體電路技術的產業化,協助創立台灣第一家半導體製造公司聯華電子,並將多年積累的半導體技術與人才進一步轉移,促成第一家專業晶圓代工公司台積電的成立。爾後更開發出臺灣第一片8吋晶圓、0.5微米DRAM製程自主技術,衍生成立世界先進積體電路公司,這些新創公司不僅開創了晶圓代工的全新商業模式,更推動臺灣成為全球半導體、記憶體產業的重要供應鏈樞紐。
工研院前董事長史欽泰回憶,1970年代臺灣科技產業尚未起步,許多人對「半導體」這個新興技術一無所知,當年不到30歲的他與同齡成員並肩參與國家半導體計畫,對於知識的渴求尤為強烈,不怕失敗,對未來充滿衝勁與渴望,最重要的是,對社會與國家有高度的責任感,科技的發展不僅需要技術,更需要人才、精神與文化的支撐,「ERSO」就是精神與文化的傳承,不僅代表科技先鋒們篳路藍縷打拼過程,也是工研院持續推動技術發展的力量來源。他強調,責任感、團隊合作與對知識的追求,過往的寶貴經驗將繼續啟發新一代,帶領台灣在全球科技領域中再創高峰。
工研院電光所長張世杰表示,現今AI黃金時代中,半導體領域研發方面,前瞻性技術的投入是推動創新的關鍵,也是巨大挑戰,像是半導體晶片的開發和測試往往需要投入數億元資金,使得前瞻性研究資源需求與風險承擔規模龐大,因應科技趨勢,專業人才扶植與培育,將是重要因素,而面對全球化與少子化的挑戰,吸引國際人才與資源整合,將是未來的關鍵發展方向。此外,積極推動彈性工作政策,不僅有助於解決特殊人才的工作限制,也能吸引更多來自國內外的優秀人才,成為未來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致力為台灣科技發展創造更多可能性。
最新生活新聞
-
-
台鐵票價調漲案 陳世凱:應做好社會溝通
(6 小時前) -
呆萌水豚君無故發狂!南美女子游泳遭狠咬襲擊 驚險畫面曝光
(6 小時前) -
帶媽出國找哥付錢…換沙發也要兄長買單 奇葩小姑嗆:嫂子不高興什麼
(6 小時前) -
豎琴獵人偏鄉音樂巡演 林內民生國小心靈之聲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