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以咖啡比喻選課丨 學生投入高挑戰課程顛覆傳統想像
【警政時報 黃溎芬/新竹報導】
你今天咖啡了沒?高等教育成績通膨問題引發熱議,清華大學校務研究中心以大數據,分析2016至2023年逾2萬8千門專業課程,以難易度與投入時間為指標,將課程比喻為濃縮、美式、拿鐵等咖啡進行分類。研究發現,學業成績表現好的學生,更願意選修投入時間較多的高挑戰性課程,而非為求高分而選擇簡單課程,顛覆外界猜想。
清華校研中心主任區國良指出,以「咖啡分類法」將專業課程分為四大類型,包括需要高度投入的濃縮咖啡型、難度較高的美式咖啡型、得分較高的拿鐵型,以及適合入口的可可拿鐵型課程,強調選課就像品味咖啡,每門課程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味與價值。研究數據顯示,學業成績表現越好的學生,對於需要投入大量時間與心力的濃縮咖啡型課程越表現出高度興趣。獲得書卷獎的學生選課,也呈現均衡分布,不會刻意選擇較簡單的課程,而優秀學生選課時重視學習內容,而非僅以取得高分為目標。
其中,以繁星管道入學比申請及指考入學的學生,更願意選修高挑戰課程,選修濃縮咖啡型課程的比率達6.3%,高於申請入學生的5.98%及指考入學生的4.93%,平均學習表現更優於其他管道入學學生,顯示繁星計畫確實達到預期效果。值得關注的是,家族中首位初代大學生,較願意挑戰高難度課程,展現出高度學習動機挑戰自我,反映教育促進世代流動的正面影響。理工學院男生較傾向選修高挑戰性課程;在人社、藝術、教育、科管等非理工學院,女生則更願意選修高挑戰性的課程。透過這項研究分析,可初步掌握學生的選課偏好,也可協助開課系所調整課程規畫,設計出更能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課程。
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也強調,校研中心的任務不僅是蒐集及分析數據,也為學校制定各項校務政策提供客觀的數據基礎,比如各項獎學金的發放標準等。各種創新的制度實施一段時間後,也會透過校研中心的研究調查來微調優化。他說「能否反映真實的情況,就看鏡子亮不亮。」務要精準制訂校務政策,首先要有如明鏡一般的校務研究大數據分析。
電機系大四生陳豐茂說,即使是較具挑戰性的課程,只要能學到紮實的知識,同學們還是願意投入,他選修「積體電路設計實驗」需投入大量時間,作業很重,但仍吸引許多同學選修,甚至出現加簽人數爆滿的情況。學科所碩二生曾凱琳和蔡郁蘋,來自中文系等非理工背景,為因應未來趨勢,都主動選修AI人工智慧課程,加強跨領域的能力。這些課程對她們的挑戰度比較高,但有助於未來的職涯發展,肯定學校提供多元的課程資源,讓各系所的學生都有機會接觸新興科技。
最新生活新聞
-
專科社工甄審放榜!183人及格 及格率曝
(18 分鐘前) -
近百年曾文溪渡槽橋 地震崩落橋面柱粉刷層未損結構
(21 分鐘前) -
實驗室火災遭糾正管理不當 東華大學:虛心檢討
(26 分鐘前) -
影視領域產學合作再升級 世新大學與三立電視聯手呈現《戀愛,重修中》
(26 分鐘前) -
爆衛福部和波波開「閉門會議」!本土牙醫陳情遭已讀不回:還在媒體上說謊
(26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