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困難竟是心臟病徵兆|新竹醫療團隊成功救回老農

【警政時報 林照東/新竹報導】
一名70多歲務農長者出現呼吸困難、易喘及虛弱無力等症狀,起初以為是自然老化或新冠肺炎後遺症,然而症狀日益加重。經子女安排健康檢查,意外發現心律不整,遂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內科醫療副院長劉俊廷。詳細評估後,確診為心房顫動心律不整,並進一步發現冠狀動脈疾病。經醫病溝通後,患者接受心導管檢查及治療,症狀與體力明顯改善,恢復正常生活,甚至與子女一同完成11公里的登山健行,家人特別感謝醫護團隊的專業與照護。
劉俊廷副院長指出,患者接受心臟超音波、24小時心電圖及鉈-201核子醫學心肌灌流掃描等一系列檢查,除了慢性心房顫動,亦發現明顯心肌缺氧,推測為冠狀動脈硬化導致血管狹窄。為進一步確定病因,建議進行心導管檢查及治療。
心導管雖為侵入性檢查,但其必要性不可忽視,且僅需在手腕或虎口部位局部麻醉,約20分鐘即可完成。檢查發現,患者冠狀動脈左前降枝主幹及分支處阻塞達70-80%,當下立即進行治療,成功放置兩支塗藥支架,恢復血流暢通。醫療團隊並透過藥物治療控制心律不整及三高問題。
劉俊廷副院長提醒,當出現呼吸困難、疲累無力等症狀時,應評估是否涉及心臟衰竭、心律不整、肺部疾病或貧血問題。動脈硬化造成的冠狀動脈狹窄,可能導致心肌缺血,引發狹心症或心絞痛。然而,部分患者未必有典型胸悶或心絞痛症狀,而是表現為呼吸困難、疲勞虛弱、盜汗等非典型症狀。此案例中,患者雖不菸不酒、作息正常且經常勞動,但因遺傳因素患有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及高血脂等三高問題,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未來控制三高指標是否達標,將決定患者的健康狀況,積極藥物治療可降低心臟病復發、腦中風、心衰竭、腎衰竭及死亡風險。

劉俊廷副院長建議,當呼吸困難合併咳嗽、咳痰或哮喘時,應先至胸腔內科門診評估,特別是有吸菸或氣喘病史者;若呼吸困難發生於費力活動、情緒波動時,則應考慮至心臟科門診檢查,尤其當合併胸悶、心悸、水腫、腹脹等症狀時,更應高度懷疑心血管疾病或心臟衰竭風險,以利及早發現及治療,降低危險。
更多警政時報報導 (https://www.tcpttw.com 警政時報)
- 【獨家|里長疏忽里務3】用已離職總幹事印章核銷經費挨告 里長喊:我罹癌不知道
- 【獨家|里長疏忽里務1】里民遭持刀追擊、路燈壞 聯繫里長不在「忙帶團」?
- 【獨家|里長疏忽里務4】里長挨轟帶團出遊疏忽里務 本人喊冤「是里民想去」
〈呼吸困難竟是心臟病徵兆|新竹醫療團隊成功救回老農〉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警政時報|全台第一公義的新銳媒體》。
最新生活新聞
-
《萬王之王》打破27年紀錄!首週末票房1905萬美元創聖經動畫新高
(24 分鐘前) -
嘉義市獲全國科技教育創意實作競賽資訊科技組銀、銅獎 表現亮眼!
(28 分鐘前) -
「反毒三連霸!」立志中學勇奪《傳說對決》英雄盃冠軍 電競變校園新傳說
(28 分鐘前) -
『灰』別過去點亮家園,凱歌園彩繪牆繪出新氣象
(30 分鐘前) -
嘉義推動百大夯學點 大林社團國小啟用諸羅樹蛙生態教育館
(32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