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筆記本,管理一個跨國企業」─旭榮集團黃冠華的知識內化實踐法
【警政時報 鄭元毓/綜合報導】
營收超過三百億元、布局橫跨全球的旭榮集團,是成立近五十年的紡織成衣集團。現任執行董事黃冠華自2003年加入公司後,推動企業邁向國際化,讓組織橫跨多國卻依然高效運轉。同時,他也積極參與產業交流、撰寫專欄、舉辦讀書會,在身兼多重角色之下,如何維持高效與清晰?答案來自他每日隨身攜帶的一本筆記本。

筆記就是大腦的延伸,知識內化從書寫開始
「書寫是一種腦力開發。」與多數人仰賴3C設備不同,黃冠華始終堅持以紙本筆記並記錄思考與行動,他坦言:「書寫的過程會加深記憶與理解,是知識內化的第一步。因為筆記不僅是任務管理,更是反思與知識沉澱的過程。他認為,書寫會帶來更深的思考與記憶效果,也能讓每一筆紀錄轉化為有意識的行動準備。
用紙本筆記輔助數位工具,這種書寫習慣,不僅幫助他掌握繁忙日程,更是他長期進行自我反思與學習的工具。對黃冠華來說,筆記不只是行事曆,而是他「個人知識管理的核心平台」。
三段式架構 × 五色筆記:打造個人知識管理系統
黃冠華的筆記本依照內容功能區分為三個區塊:中段為年度行程與任務規劃,前段固定頁面用於整理工作心得與原則,後段則收錄閱讀筆記、靈感隨記與名人語錄。重要資訊以不同顏色標示,方便未來檢索與行動判斷。他笑稱自己是「佳言錄控」,多年來已累積上千條語錄素材。
為提升管理效率,他發展出「五色筆記系統」:依據事項屬性使用五種不同顏色的筆進行標記,同時區分左頁為公事、右頁為私事。這套視覺化筆記方法不僅個人受用,也推廣至整個集團,並建立筆記與會議制度,提升團隊溝通與決策品質。
這套筆記架構不只幫助他個人成長,更讓他在日常決策與團隊引導上保持清晰。他認為:「知識管理不是記住多少,而是你能不能在對的時機,把對的東西調動出來。」
制度不是限制,而是知識內化後的最佳出口
「制度無法解決所有問題,但可以處理80%的情況。」黃冠華認為,從個人筆記出發,再將有效做法轉化為組織制度,是企業邁向長久穩健的關鍵。他指出,好的制度應建立在長期的知識內化與實踐基礎之上,而非空轉的SOP。
黃冠華認為,制度不是為了限制,而是將經驗知識轉化為可複製、可傳承的架構。他在接任企業或社團幹部職務前,便會預先在筆記中蒐集想法與關鍵事項,等到真正上任時便可迅速展開規劃。「工作與管理都需要專業與準備,當你準備得好,不僅自己做得好,也能幫助團隊一起成長,甚至順利交接。」
他將筆記視為知識內化與管理輸出的關鍵載體,透過日積月累的紀錄習慣,建立起一套系統化、長期有效的學習與行動路徑。「長期的筆記是一種正向循環的動能,會內化成你的思考模式,讓你持續進步。」至今,黃冠華仍維持每月撰寫專欄的習慣,透過書寫深化思考,也持續將知識與經驗轉化為他人可用的智慧。
更多警政時報報導
【獨家】Google廣告吸血黑幕曝光!寵物殯葬霸主怒控:惡意點擊如搶劫、廣告費暴增3倍竟換來殭屍流量
【獨家】基督徒假聖名吸金實錄(上)以「同工」之名行詐騙之實?張偉德黃金跟單事件揭密!
最新生活新聞
-
台中樂成宮慶祝重陽節暨舉辦第45屆敬老大會
(41 分鐘前) -
大樹消防隊訪視紙漿廠 強化高火載量場所防火管理機制
(42 分鐘前) -
雲林縣召開非洲豬瘟緊急應變 提撥3000萬防疫經費協助豬農轉型
(42 分鐘前) -
影/賴清德總統到伸港福安宮參香祈福 王惠美邀民眾把握機會看設計展
(43 分鐘前) -
雲林啟動非洲豬瘟防疫應變機制 6項決議全力護產業
(44 分鐘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