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8°
( 21° / 14° )
氣象
2024-08-22 | 新頭條

佳格以愛灌溉營養教育計畫前進台灣偏鄉 一起讓偏鄉學童「狀態很好」

佳格以愛灌溉營養教育計畫前進台灣偏鄉 一起讓偏鄉學童「狀態很好」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佳格以愛灌溉兒少計畫邁入第二年宣布擴大範疇,除物資公益捐贈外,更對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 3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展開一系列永續行動。


佳格食品集團2024再度與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課輔系統合作,除捐贈5000箱營養教育箱外,亦開發教案教具與營隊課輔,今年更首度辦理課輔老師營養教育工作坊,配發超過1.8萬份 (包含8,000本作業本、10,000份墊板),其中墊板開放申請後72小時即額滿,總計超過百間國小、5000位學童受惠。更將培養出40位種子教師,期盼與地方「永續的創造者」們共同攜手邁向「狀態很好」的人生!



佳格以愛灌溉營養教育計畫前進台灣偏鄉 一起讓偏鄉學童「狀態很好」


▲佳格以愛灌溉營養教育營帶領博幼學童動手做健康的一餐。(圖/佳格提供)


攜手博幼打造營養飲食社區 結合在地元素賦能五育課程


佳格食品集團積極推動以愛灌溉營養教育計畫,去年深入新竹偏鄉地區,2024再攜手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前進南投信義鄉同富國小,舉辦兩日營養教育營,透過營養教育和物資捐贈,並邀請在地小農、野菜主廚擔任師資,讓學童從遊戲中輕鬆學習營養知識、家鄉物產和文化,期昐為偏鄉兒童打造「狀態很好」(Well-being)的五育賦能生活。


超過八成學童來自布農族 博幼陳有蘭中心30學童動手做信義鄉專屬營養料理


深耕南投信義鄉的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陳有蘭中心,為當地學童提供學業課後輔導長達22年,進而觀察到參加課輔的學童常因為課後飢餓導致注意力不佳、影響學習效果,而佳格也觀察到偏鄉地區兒童營養攝取不均衡的狀況普遍存在,持續攜手博幼基金會把營養教育導入課輔系統!


佳格食品集團由營養教育出發,設計「營養魔法師作業本」,搭配多種營養食品的「營養教育箱」,其中還將信義鄉在地農特產融入課程,在為期兩天的營養教育營中,帶領學童認識基本的營養知識,以及學習選擇和烹飪健康食材,打造出在地布農族特色的營養料理。



佳格以愛灌溉營養教育計畫前進台灣偏鄉 一起讓偏鄉學童「狀態很好」


▲佳格營養教育營結合布農族統射箭課程,為學童打造五育兼備的課程內容。(圖/佳格提供)


南投在地主廚、小農、體育教師成為佳格永續創造者 助部落建立營養社區


今年的佳格以愛灌溉營養教育營,兼備五育均衡的課程內容,包含布農族傳統射箭課程,更與信義鄉首間原住民溫室畢桑拉范溫室農業合作,帶領博幼學童親自採摘自己的食物、體驗從產地到餐桌的食育教育,也由致力推動在地食材、擅長時令野食入菜的在地餐廳慢午廚房X野菜主廚松芳古(Ibi)傳授博幼學童辨別及應用可以摘採的大花咸豐草、龍葵來入菜。


首次參與佳格以愛灌溉營養教育計畫的野菜主廚Ibi分享,野菜是布農族的命脈,野菜的知識和利用在布農族傳統文化上十分重要,這次可以參與陪伴在地學童了解自身家鄉文化,搭配佳格所提供的營養物資與營養作業本,並透過遊戲和實做中學習正確的營養觀念及烹飪能力,更能將營養知識融入學童的日常生活。



佳格以愛灌溉營養教育計畫前進台灣偏鄉 一起讓偏鄉學童「狀態很好」


▲信義鄉在地野菜主廚松芳古(Ibi)傳授博幼學童辨別及應用可以摘採的大花咸豐草及龍葵來入菜。(圖/佳格提供)



佳格以愛灌溉營養教育計畫前進台灣偏鄉 一起讓偏鄉學童「狀態很好」


▲博幼學童分享如何利用野菜製做野菜小丸子。(圖/佳格提供)


從營養知識推廣到料理實作 佳格營養教育營幫助偏鄉學童成為健康生活小達人


第一次參與營隊的小凱說「我最喜歡今天自己做的香濃豆菇燉飯!原來我也可以煮出這麼好吃的飯」身為在信義鄉長大的金泉譯(Bali)老師也提到,在地飲食習慣多是以肉類為首選、沒有完整的營養飲食觀念,很開心今天有佳格以愛灌溉營養教育營,期待讓每個小朋友成為營養種子,把正確的飲食觀念帶到家庭與部落。


佳格食品集團永續長陳文琪表示,佳格食品集團從營養本業出發,對焦SDGs 目標3以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透過投入學童營養教育計畫,期盼幫助學童辨識營養食物的能力,也能動手做出健康美味的食物,培養健康飲食習慣,促進身心發展。此外,佳格也將在接續於八月下旬及九月中旬辦理兩場課輔老師工作坊,讓營養教育持續推動,用永續行動取代一次性公益,讓台灣的世世代代都能活出人生美好的每一刻 (A Lifetime of Well-being)。


立即響應營養教育箱捐贈:https://stdfoods.cc/6c4yaz

更多以愛灌溉相關計畫:https://growwithlove.sfworldwide.com/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