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9°
( 19° / 19° )
氣象
2024-05-27 | 上報

搬家必看!簡易入厝儀式流程指南 拜地基主、安床、吉日一次看

搬家必看!簡易入厝儀式流程指南 拜地基主、安床、吉日一次看

搬新家,入厝儀式是家中新生活的開始,而挑選合適的入厝好日子更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完整入厝儀式流程,入宅、安床吉日,拜地基主、安床詳細步驟、注意事項一次看!

入厝儀式流程指南

#1 挑個入厝好日子(吉日)

2024 入厝好日子有這幾天:

●6月:6/1 (六)、6/2 (日)、6/7 (五)、6/9 (日)、6/12 (三)、6/13 (四)、6/21 (五)、6/24 (一)、6/25 (二)

●7月:7/1 (一)、7/3 (三)、7/6 (六)、7/13 (六)、7/14 (日)、7/19 (五)、7/26 (五)

●8月:8/3 (六)、8/4 (日)、8/7 (三)、8/12 (一)、8/16 (五)、8/21 (三)、8/22 (四)、8/28 (三)、8/31 (六)

●9月:9/2 (一)、9/8 (日)、9/14 (六)、9/16 (一)、9/20 (五)、9/26 (四)、9/28 (六)

●10月:10/2 (三)、10/9 (三)、10/11 (五)、10/14 (一)、10/21 (一)、10/23 (三)

●11月:11/2 (六)、11/8 (五)、11/10 (日)、11/11 (一)、11/12 (二)、11/16 (六)、11/17 (日)、11/22 (五)、11/23 (六)、11/26 (二)

●12月:12/6 (五)、12/10 (二)、12/15 (日)、12/22 (日)、12/27 (五)、12/31 (二)

入厝、安床好日子,當天既能入宅也是安床吉日:7/13 (六)、7/14 (日)、8/7 (三)、8/31 (六)、11/26 (二)

入厝一定要安床嗎?沒有安床會怎樣?其實不一定要安床,沒有安床並不會怎麼樣,但在傳統中國文化中,安床是入厝儀式之一,代表著健康平安和幸福。

入厝前可以先安床嗎?一般入宅安床會在同一天進行,但如果當天農民曆上特別寫不宜安床,會建議入宅安床不同天,擇日再找個安床吉日。

(延伸閱讀:每個月該花多少錢租屋?讓不動產專家算給你看!

#2 入宅前淨屋

入宅前淨屋是入厝儀式重要的一環,能幫助清除不良的氣場,為新家帶來清新的能量。以下是入厝前淨屋要做的事:

開窗通風:打開窗戶讓空氣流通,讓陳舊的空氣和能量流失,同時帶入新鮮空氣。

照明明亮:保持室內照明明亮,打開所有電燈,讓居室充滿光明,至少開三天。

清潔整理:徹底打掃房屋各個角落,包括地板、牆壁、家具等,清除塵埃和髒物。

使用香料或薰香:使用艾草、薰香或其他香料來燻煙房屋,有助於消除不良的氣場和能量。

使用木炭或粗鹽:放置木炭或粗鹽在室內的角落或暗藏處,可以吸收負面能量。

#3 準備入厝要的物品

入宅當天不能空著手入屋,所以快來看看該準備些什麼吧!

#4 開心入宅

入厝當天,在良辰吉時入門,請帶著快樂的心情,每個人手上都要拿東西,表示金銀財寶帶入門,然後將事前準備好的硬幣撒在家中各處,同時說吉祥話,比如「平平安安」、「住的舒適」、「五福臨門」、「好運錢財旺旺來」...等

#5 入厝安床儀式

人家說安床和入宅都很重要,那麼安床儀式該怎麼做呢?簡易的安床儀式:在安床吉日吉時,將床架床墊就定位擺正,就完成了。

另一種是準備安床硬幣(10枚用鹽水淨化過,擦乾後的10元硬幣),來進行安床儀式!手拿著硬幣,請床母保佑,祈求睡得安穩好眠,然後將硬幣放在床底,床架床墊就定位擺正,49天後再將硬幣收起。

(延伸閱讀:何時租屋好?何時買屋好?不動產專家分析給你聽

#6 拜土地公

到離家裡最近的土地公拜拜,秉告搬了新家,請土地公保佑。

#7 入厝拜地基主和祖先

基主被視為守護新居的神靈,祈求他的庇佑可以讓家庭平安、幸福。習俗上拜地基主的時間是過了午時至申時前拜,最晚不超過下午5點,因此一般會選擇下午1點~3點祭拜。

地基主怎麼拜?拜地基主就是準備三牲供品(比如煮好飯菜肉、湯圓等),放在矮桌上拜,或是直接將供品飯菜放置在廚房爐灶和水槽間的位子來做祭拜。簡易拜地基主,可以準備兩個雞腿便當(有肉有菜)、兩雙筷子、茶水來祭拜。

#8 吃湯(紅白)

入厝當天通常會吃湯圓代表甜甜好吉利,也有不少人入厝當天會邀請親朋好友作客,來增加人氣旺氣。


搬家必看!簡易入厝儀式流程指南 拜地基主、安床、吉日一次看
入厝當天除了吃湯圓,也有不少人入厝當天會邀請親朋好友作客,來增加人氣旺氣。(PChome 新聞提供)

*全文授權自《PChome 生活找答案》,原標題:簡易入厝儀式流程指南,拜地基主、安床、好日子吉日一次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