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壓力大卻不會說?這4種「看似正常」行為其實是求救訊號 !
火報記者 張舜傑/報導
狗狗無法用語言表達情緒,但這並不代表牠們不會感到壓力。事實上,許多飼主日常中見怪不怪的行為,其實是狗狗「正在求救」的訊號。若未及時察覺並處理,長期累積的壓力恐將影響狗狗的身心健康。
1. 頻繁舔腳或舔空氣:自我安撫的警訊
狗狗偶爾舔腳是正常的清潔行為,但若頻率異常增加,甚至無意義地舔空氣,就可能是牠在透過「重複行為」舒緩情緒壓力。這種行為有時會被誤解為「可愛的小習慣」,其實背後可能藏著焦慮、緊張甚至慢性疼痛等問題。

2. 過度打哈欠或伸懶腰:不是累,是不安的表現
不少飼主看到狗狗打哈欠,會以為牠只是想睡覺。然而,行為專家指出,當狗狗在非休息時間頻繁打哈欠或突然伸懶腰,很可能是在面對壓力時的緩衝動作。這種肢體語言通常出現在陌生環境、訓練過程或與其他動物互動時,代表牠感到不自在或無所適從。
3. 突然變得黏人:壓力觸發的依附反應
原本獨立的狗狗突然變得異常黏人,可能不是牠變親人了,而是因為壓力使牠產生不安全感。這種依附反應常見於家庭變動、長時間獨處、或遭受驚嚇之後,狗狗會透過「貼近主人」尋求情緒安撫,若未適當處理,可能會演變成分離焦慮。
4. 暫時失去食慾:短期壓力的警號
當狗狗突然對原本愛吃的食物失去興趣,許多飼主會懷疑是不是挑嘴或換口味了。但若排除健康問題,這很可能是壓力導致的短暫性食慾抑制。特別是在搬家、出遊、環境陌生或訓練過度時,這種現象更為常見,是身體自動進入「戒備模式」的反應。

讀懂求救訊號,才能真正守護狗狗的情緒健康
狗狗無法用言語訴說不安,因此飼主更應學會觀察牠們的細微變化。當出現上述「看似正常」但頻率明顯提高的行為時,應盡快檢視是否近期環境有變動、互動是否過於緊迫,或是否缺乏足夠的休息與放鬆。
提供穩定的生活節奏、適度的運動、正向互動,以及給予安全感的空間,是協助狗狗釋放壓力的關鍵。唯有了解牠們沈默背後的情緒訊號,才能真正做到與毛孩安心共處。
這篇文章 狗狗壓力大卻不會說?這4種「看似正常」行為其實是求救訊號 ! 最早出現於 火報。
最新寵物新聞
-
-
狗狗突然不親人?可能是這些「味道」讓牠受不了!
(5 小時前) -
AI學語言爆紅!Duolingo財報超預期、股價狂飆20%
(6 小時前) -
橘貓更容易變胖?揭開貓咪「毛色與體型」的神祕關係!
(1 天前) -
貓咪做夢的真相!睡覺抽動、喃喃自語代表什麼?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