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的鬍鬚竟能「預測天氣」?牠們比氣象局還更早發現!
火報記者 張舜傑/報導
許多飼主會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在暴風雨或天氣要變化之前,家裡的貓咪會突然變得不安、頻繁梳理、躲到角落或鬍鬚前後抖動。
這些看似小動作其實有科學基礎——貓咪的鬍鬚(vibrissae)是高度靈敏的感覺器官,能偵測空氣流動、微小振動與環境變化,讓牠們在氣壓、濕度或風向改變時,比人類更早出現反應。

鬍鬚不是裝飾:複雜的「感覺儀器」
貓咪的鬍鬚並非普通毛髮;每根鬍鬚都生長在稱為 follicle–sinus complex(毛囊-竇複合體) 的結構中,根部密布多種類型的機械感受器,並由三叉神經(trigeminal nerve)大量支配。這些感受器能把極微小的弧度偏移、空氣流向與振動,轉換成電訊號送入大腦,使貓咪能「感覺」到人類無法察覺的微弱環境變化。解剖與電生理研究對這種機制已有清楚描述。
牠們如何「聞到」天氣?其實是感受空氣動態與壓力
當天氣系統移動時,局部的氣壓、濕度與空氣流速會產生微妙變化。鬍鬚對空氣流動與壓強改變極為敏感:一點微風、一絲氣壓下降,都會改變鬍鬚的受力狀況,進而被毛囊內的感受器放大為明顯的神經訊號。除了鬍鬚外,貓的內耳和平衡系統也會對氣壓與靜電等變化有所反應,綜合起來讓牠們在風暴來臨前就出現行為改變。
行為上會有什麼「預報訊號」?飼主可以怎麼觀察
當貓咪「感受到」即將的氣候變化,常見的行為訊號包括:
- 鬍鬚位置改變或不停抖動、頻繁梳理、用臉蹭物品以留下氣味;
- 突然變得安靜或相反地顯得煩躁、四處巡視與躲藏;
- 食慾改變或睡眠模式顛倒(更長時間休息或更頻繁醒來);
- 對聲響或光線更敏感,出現躲藏或黏人的行為。
這些行為通常在氣壓下降或雷雨前更明顯,因此飼主若留心觀察,往往能比天氣預報更早注意到寵物的「不安徵兆」。多個寵物健康與行為資源也都指出,貓在暴風雨來臨前會出現上述反應。
不是每次都是天氣:也要排查健康與環境因素
雖然鬍鬚敏感會觸發行為變化,但飼主仍應小心判斷:頻繁的焦慮、過度梳理或食慾劇減,也可能來自疼痛、皮膚病、耳部問題或內科疾病。若行為改變持續且伴隨身體症狀(嘔吐、便秘、體重明顯下降等),應儘速就醫檢查,排除健康問題再把天氣作為可能因素之一。

貓咪的「內建氣象站」與人類的感知差異
貓咪的鬍鬚與感覺系統讓牠們能在環境變動時早一步察覺微妙訊號。這是演化賦予的敏感感官──牠們用鬍鬚「測風」,用內耳和平衡系統「感壓」,並以行為向外界回報不安。對飼主而言,理解並善用這些訊號,不僅能在惡劣天氣前做出準備,也能更同理寵物的情緒與需求 !
這篇文章 貓咪的鬍鬚竟能「預測天氣」?牠們比氣象局還更早發現! 最早出現於 火報。
最新寵物新聞
-
中美貿易休戰見效 中國宣布解除部分關鍵礦產出口禁令
(8 小時前) -
貓咪超怕的「3種」味道 小心讓嗅覺靈敏的牠壓力爆表!
(14 小時前) -
每次一抱貓咪就掙扎?其實是牠正在抗議「這件事」
(14 小時前) -
貓咪真的有「超能力」?揭開牠與生俱來的5種驚人天賦
(1 天前) -
狗狗聞到「雨味」竟會興奮?原來氣味裡藏著牠的快樂記憶
(2 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