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5°
( 27° / 24° )
氣象
2024-03-04 | 中央社

林飛帆:太陽花學運重新定義台灣在世界地位

前學運領袖、民主進步黨前副秘書長林飛帆接受「日經亞洲」(Nikkei Asia)訪問時說,10年前的太陽花學運阻止了兩岸經濟一體化,從根本上重新定義了台灣在世界上的地位。

2014年3月,數百名學生衝進立法院占領議場23天,阻止當時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強行通過「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大批群眾同時在場外聲援。

太陽花學運最終擋下爭議性的服貿協議,也引發台灣戒嚴後世代的政治覺醒,重塑了台灣的國內政治以及與世界的關係。

林飛帆說:「在太陽花學運之前,(兩岸)關係是由國民黨和中共決定。」

他說:「太陽花運動讓台灣民眾意識到,我們在兩岸關係及自身未來上有發聲的權利。透過這場學運,我們有了設定敘事走向、決定自己命運的力量。」

林飛帆說:「太陽花學運標誌著台灣年輕人的政治覺醒。在太陽花之前,我們被視為不關心政治的一群,被貼上『草莓族』標籤,意味著我們軟弱、不願參與政治。」

他補充說:「太陽花學運也徹底改變了世界對這個國家的看法。抗議爆發前1個月,(美國政治學家)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發表一篇題為『告別台灣』的文章,著眼於台灣當時前景不樂觀,並說我們最終將接受中國的條件,進入一個政治聯盟。」

林飛帆提到,在國民黨籍前總統馬英九執政時期,世界認為台灣會屈服於中國的要求,但台灣人民挺身發起大規模示威,改變了全球對台灣的看法。

資深出版業者郝明義在他「臺灣的未來在海洋:探索新時代的挑戰與希望」一書中點出,太陽花運動前後,是1987年解除戒嚴令那年出生的年輕人長大成熟的時期。

現年35歲的林飛帆說,台灣年輕進步派和老一輩保守派之間的分歧,不同於西方國家內部的歧異,在西方國家,爭論的議題主要是身分和左右兩派。

而台灣年輕人更支持同志和少數民族權益,對於大麻合法化和廢除死刑的討論也更為開放,「基本上,這些都不再是禁忌,年輕人也都願意開口討論」。

林飛帆說,代表國民黨參加今年1月總統大選的侯友宜和台灣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仍對中國經濟和北京的經濟治國手段抱持幻想。這種幻想源於他們的政治意識形態或天真,亦即如果支持服貿協議,就能與中國建立信任」。

他補充說:「加強與中國的貿易往來或尋求更緊密的(兩岸)關係,必然會讓北京握有更多談判籌碼來對付台灣。」

但林飛帆也提醒與他同世代的人,必須思考一套新的、具前瞻性的重要議題計畫,「而不僅僅是我們反對哪些事項」。

他說:「我們需要的不光是因應中國脅迫,還要努力解決居住正義、最低工資、社會福利和其他國內議題。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