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0° / 28° )
氣象
2024-05-23 | 中央社

美專家:賴總統就職演說更抗中 講出多數人想法

美國智庫專家林洋今天說,與前總統蔡英文相比,總統賴清德就職演說抗中色彩更濃,不認為對話、讓步能改變北京對台意圖,直白講出多數西方觀察家和台灣人民的想法。

駐紐約辦事處和紐約智庫Network 20/20合辦「前瞻未來:賴政府的安全及經貿政策走向」研討會,邀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實力計畫主任林洋(Bonny Lin)、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華特斯(Riley Walters)與談,分別從安全、經貿角度展望賴總統執政前景。

林洋說,賴總統20日的演說展現美國關切的延續性,提及和平是唯一選項、不卑不亢維持現狀、呼籲北京以對話取代對抗,且強調民主對台灣外交政策,及與其他民主國家連結的重要性,彰顯台灣是在第一線面對威權的民主國家,也是國際民主供應鏈的重要環節。

與蔡英文2016、2020年就職演說相比,林洋形容賴總統演說涉及兩岸關係的部分更現實,且較不含糊。

她表示,賴總統以「不能有幻想」強調中國對台灣帶來的威脅,認為北京對台意圖堅定,對話、讓步無法說服北京改變路徑,符合多數美國人觀點;用字遣詞方面,賴總統3度使用「中華民國台灣」名稱,且說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有別於蔡英文演說對主權、獨立字斟句酌的做法。

林洋說:「這一切對西方觀察家來說都不意外,因為他講出我們多數人和多數台灣人民的想法。」

賴總統就職後,邦交國教廷暗示想提升與北京的關係。林洋認為這是北京在政治面出手,但不必然代表教廷會改變外交承認,後續發展仍待觀察。

林洋說,中國經濟規模遠大於台灣,不利台灣維持邦交。但過去8年,即使台灣邦交國減少,在國際上獲得的支持仍全面增加,特別是發達民主國家,這反映在聲明涉台的國家數量、台灣與民主聯盟合作力挺烏克蘭的程度上。

華特斯呼應表示,非邦交夥伴對台灣來說是關鍵,日本近年屢屢在文件中提及台海和平穩定,台美也可望透過21世紀貿易倡議等現有機制深化經貿合作關係。

展望經濟,華特斯認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刺激電子產品需求的榮景已告終,台灣經濟蒙上陰影。所幸人工智慧(AI)題材正熱,伺服器、高階晶片需求旺盛,可望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經濟支柱,但前美國總統川普如重返白宮且拉高關稅,可能傷害台灣半導體產業。

這場活動吸引邦交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紐約外交使節團資深官員及智庫、學界約60人出席聆聽。

駐紐約辦事處長李光章致詞表示,台灣面對北京軍事恫嚇、經濟脅迫、外交孤立,民眾十分關切通貨膨脹與薪資停滯,新政府缺乏立法院多數支持其政策主張,且要肩負維護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與經濟成就、捍衛主權之餘改善兩岸關係、在複雜地緣政治環境中帶領人民邁向下一階段成功的重任。

李光章說:「面對諸多挑戰,賴政府已做好充分準備。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