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4°
( 35° / 32° )
氣象
2024-06-05 | 中央社

陳菊:婦女就業與經濟平等問題 盼落實CEDAW

人權會主委陳菊今天表示,CEDAW已屆滿45週年,台灣在2009年發表初次國家報告後,有若干停滯不前的瓶頸,如婦女就業、婚姻家庭制度、經濟平等問題,盼聚焦討論,克服困難,落實CEDAW。

為監督政府落實「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第4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結論性意見與建議,人權會今天舉辦「2024婦女就業與經濟安全國際論壇」,邀國際人權專家、國內NGO團體、政府機關等,對相關法規、政策交流意見。

陳菊上午出席論壇在開幕致詞時表示,聯合國在1979年12月通過CEDAW,今年屆滿45年,全球超過9成國家批准CEDAW,是最重要的國際婦女人權法典,對消除歧視、促進性別平等發揮重要影響力。

陳菊說明,例如蒙古通過性別平等法、南非通過家庭暴力防治法等,都有CEDAW的理想參與,所有聯合國核心人權公約中,CEDAW是台灣最早嘗試推動在地化,這是很多婦女運動者奮鬥的成果。

陳菊指出,1980年代後期,她剛坐牢回來,就參與婦女團體在華西街發起救援雛妓運動,印象非常深刻、感動;1990年代婦運推動一系列民法修法運動,扭轉夫權獨大的婚姻家庭制度,催生多部性別暴力防治法律。

陳菊提到,2000年她擔任行政院勞委會主委時,促成通過兩性工作平等法;2004年婦女團體及專家成功遊說行政院、立法院推動CEDAW國家報告,開啟台灣的人權公約在地審查模式,至今已15年。

陳菊表示,台灣早年因戒嚴體制、特殊國際處境,不熟悉國際婦女人權法典,但因本土婦權團體努力,很多思想啟發、制度改革,為CEDAW引進台灣打下基礎,現在台灣全盤接受CEDAW的規範。

陳菊解釋,CEDAW跟台灣本土婦女運動匯流,可說是政府跟國內外社會在檢視性別平等,有共同、明確的標準,CEDAW定期報告機制就像是國家定期性平的健康檢查,已完成4次CEDAW國家報告審查,是所有人權公約中最多的。

陳菊指出,近年已廢除刑法通姦罪、同性婚姻合法化、成立人權會、修正性別暴力防治法規等,但有若干停滯不前的瓶頸,譬如婦女就業、婚姻家庭制度、經濟平等問題等,希望能聚焦討論,如何克服困難、落實CEDAW,是慶祝CEDAW通過45週年的最好方式。

陳菊強調,人權和性別平等已經是普世價值,但永遠需要透過在地實踐、世代接力,才能捍衛台灣民主自由和性別平等,人權是永遠的追求,將持續與民間合作,共同努力。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