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2 | 中央社
丹麥前外交官出書介紹台灣 指中國低估台灣自衛意志
前丹麥外交部顧問帕列羅-普萊斯納去年出版丹麥首本以台灣現狀為主題的「台灣之戰」。他今天在華府談台灣自衛決心時,提到曾赴台考察、與台灣人交談及參與民防課程的心得,認為中國低估台灣抵抗的意志。
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上午邀請「民主聯盟基金會」總監帕列羅-普萊斯納(Jonas Parello-Plesner)談台灣對美國及世界的重要性。
帕列羅-普萊斯納回憶在台灣參與自我防衛課程時,投影片上突然出現美國總統拜登的影像。「我一開始以為字幕會是拜登過去所說,如果中國攻擊台灣,他會協防台灣的言論」。
他說,但投影片的內容其實無涉台灣,而是關於阿富汗,上面寫道「如果一個國家不願自我防衛,美國也無能為力」。
拜登2021年宣布撤回所有駐阿富汗美軍,當時他強調阿富汗軍隊都不願為自己打的仗,美軍不能也不該打,甚至是為此喪生。美國可以提供阿富汗軍隊任何所需工具、金援及空中支援,但無法提供他們戰鬥的意志。
帕列羅-普萊斯納指出,主辦單位透過這段文字向民防學員說明,如果中國入侵台灣的情況與俄羅斯2014年併吞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Crimean Peninsula)時類似,過程相當迅速,屆時即使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大國,也可能無法真正做些什麼,台灣人必須有戰鬥的意願。
帕列羅-普萊斯納說,烏克蘭民眾能在戰時外逃到友好的歐洲國家,而台灣是島嶼,戰爭爆發後民眾多只能在國內流離失所,因此台灣抵抗的意志不能單看軍事層面,還有公民社會的訓練課程。
他指出,這些民防課程教導家庭在沒有網路的情況下如何聯繫彼此及進行急救,這都是台灣整體社會韌性的一環。
「台灣之戰」不只討論台灣陷落後會造成的經濟及軍事衝擊,帕列羅-普萊斯納也想藉由這本書向歐洲人傳達,歐洲必須成為預防性經濟嚇阻的一環,以因應「已來到門口」的中國威脅。
不過,歐洲聯盟(EU)有27個成員國,各個對台灣及中國的立場不一。帕列羅-普萊斯納舉例,歐盟有台灣前總統蔡英文即將訪問的捷克、為支持台灣而承受北京經濟脅迫的立陶宛,也有高度依賴中國汽車市場的德國。
他認為,歐洲人一般認為中國距離遙遠,雙邊互動以貿易為主。如今北京以軍民兩用物資支持俄羅斯作戰,使歐洲看到中國來到「自家區域」行動,更意識到中國不只是全球性威脅,也是對區域性甚至逼近歐洲當地的威脅。
烏克蘭位於東歐平原西端,東臨俄羅斯,西臨波蘭及斯洛伐克。
中國在南海升級的動作頻頻,也與帕列羅-普萊斯納的家鄉丹麥連動。他指出,隸屬丹麥的格陵蘭與俄羅斯於北極附近產生海事爭端,目前依照國際海洋法處理。如果中國成功占領整個南海,俄羅斯又何必繼續和丹麥保持這種「照規矩來」的法律行為?
他表示,南海在地理上似乎離歐洲很遠,但對歐洲來說,中國拿下南海對落實國際法及區域海上貿易的影響相當巨大。
帕列羅-普萊斯納2018年參與法國海軍的自由航行行動途經南海,目睹爭議礁石已被中國建為人造島嶼。他觀察,中國展現極大的政治及軍事意志,在島上建設雙重用途設施,又在海牙常設仲裁法院於2016年公布南海裁決後,軍事化南海人造島礁,「其實是很恐怖的」。
帕列羅-普萊斯納曾在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CFR)擔任資深政策研究員,聚焦歐中關係。他於2005年至2009年在丹麥外交部服務,擔任中國及東北亞議題高級顧問。2013年至2017年,他出任丹麥駐美國大使館外交政策部主任。
他的現職是「民主聯盟基金會」(Alliance of Democracies Foundation)總監。民主聯盟基金會是「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的主辦單位,由曾任丹麥總理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祕書長的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創立。
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上午邀請「民主聯盟基金會」總監帕列羅-普萊斯納(Jonas Parello-Plesner)談台灣對美國及世界的重要性。
帕列羅-普萊斯納回憶在台灣參與自我防衛課程時,投影片上突然出現美國總統拜登的影像。「我一開始以為字幕會是拜登過去所說,如果中國攻擊台灣,他會協防台灣的言論」。
他說,但投影片的內容其實無涉台灣,而是關於阿富汗,上面寫道「如果一個國家不願自我防衛,美國也無能為力」。
拜登2021年宣布撤回所有駐阿富汗美軍,當時他強調阿富汗軍隊都不願為自己打的仗,美軍不能也不該打,甚至是為此喪生。美國可以提供阿富汗軍隊任何所需工具、金援及空中支援,但無法提供他們戰鬥的意志。
帕列羅-普萊斯納指出,主辦單位透過這段文字向民防學員說明,如果中國入侵台灣的情況與俄羅斯2014年併吞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Crimean Peninsula)時類似,過程相當迅速,屆時即使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大國,也可能無法真正做些什麼,台灣人必須有戰鬥的意願。
帕列羅-普萊斯納說,烏克蘭民眾能在戰時外逃到友好的歐洲國家,而台灣是島嶼,戰爭爆發後民眾多只能在國內流離失所,因此台灣抵抗的意志不能單看軍事層面,還有公民社會的訓練課程。
他指出,這些民防課程教導家庭在沒有網路的情況下如何聯繫彼此及進行急救,這都是台灣整體社會韌性的一環。
「台灣之戰」不只討論台灣陷落後會造成的經濟及軍事衝擊,帕列羅-普萊斯納也想藉由這本書向歐洲人傳達,歐洲必須成為預防性經濟嚇阻的一環,以因應「已來到門口」的中國威脅。
不過,歐洲聯盟(EU)有27個成員國,各個對台灣及中國的立場不一。帕列羅-普萊斯納舉例,歐盟有台灣前總統蔡英文即將訪問的捷克、為支持台灣而承受北京經濟脅迫的立陶宛,也有高度依賴中國汽車市場的德國。
他認為,歐洲人一般認為中國距離遙遠,雙邊互動以貿易為主。如今北京以軍民兩用物資支持俄羅斯作戰,使歐洲看到中國來到「自家區域」行動,更意識到中國不只是全球性威脅,也是對區域性甚至逼近歐洲當地的威脅。
烏克蘭位於東歐平原西端,東臨俄羅斯,西臨波蘭及斯洛伐克。
中國在南海升級的動作頻頻,也與帕列羅-普萊斯納的家鄉丹麥連動。他指出,隸屬丹麥的格陵蘭與俄羅斯於北極附近產生海事爭端,目前依照國際海洋法處理。如果中國成功占領整個南海,俄羅斯又何必繼續和丹麥保持這種「照規矩來」的法律行為?
他表示,南海在地理上似乎離歐洲很遠,但對歐洲來說,中國拿下南海對落實國際法及區域海上貿易的影響相當巨大。
帕列羅-普萊斯納2018年參與法國海軍的自由航行行動途經南海,目睹爭議礁石已被中國建為人造島嶼。他觀察,中國展現極大的政治及軍事意志,在島上建設雙重用途設施,又在海牙常設仲裁法院於2016年公布南海裁決後,軍事化南海人造島礁,「其實是很恐怖的」。
帕列羅-普萊斯納曾在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CFR)擔任資深政策研究員,聚焦歐中關係。他於2005年至2009年在丹麥外交部服務,擔任中國及東北亞議題高級顧問。2013年至2017年,他出任丹麥駐美國大使館外交政策部主任。
他的現職是「民主聯盟基金會」(Alliance of Democracies Foundation)總監。民主聯盟基金會是「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的主辦單位,由曾任丹麥總理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祕書長的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創立。
最新政治新聞
-
-
林岱樺轟預算砍光 南服熄燈高雄淪二等公民?
(7 小時前) -
韓國瑜不在家!立院挑燈夜戰逐條表決總預算
(8 小時前) -
立院夜審預算 吳春城拍吳沛憶桌爆衝突
(8 小時前) -
藍營大砍政院聯合服務中心業務費 南服中心:要讓所有便民服務都跑北部辦?
(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