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6°
( 17° / 15° )
氣象
2025-02-21 | 中央社

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因應川普新政 台灣應加快行動

總統賴清德近期以擴大對美投資與採購等方案,因應美國總統川普新政。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今天說,這是明智之舉,呼籲台灣應加快行動,儘速推動相關措施;若想改變川普對半導體的看法,這不務實。

美台商業協會(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在20日接受中央社訪問,分析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擬對晶片等產品課徵關稅、並對貿易夥伴課徵「對等關稅」的立場。

川普一再提到,台灣「偷」走美國的晶片生意,加徵關稅能讓產業再回到美國。

韓儒伯指出,關稅是川普政府整體貿易政策的關鍵核心,川普希望藉由關稅,加速推動外資在美國的投資,並改善雙邊及多邊貿易關係。

一般認為,關稅會增加企業負擔,並轉嫁給消費者,韓儒伯也持同樣看法。他更特別提到,供應鏈的成本增加,可能會影響企業用於研發新產品的資金,「這將是一個更難回答、但至關重要的問題」。

若進口晶片到美國需課徵關稅,也將影響美國的國防工業。韓儒伯說,複雜且先進的武器平台與系統,需用使用高端晶片。而全球超過90%的高階晶片由台積電生產,「沒有其他供應商」。相關的企業界也關切這項政策。

韓儒伯認為,川普擬對晶片課徵關稅,是為讓更多半導體產業以美國為生產基地。而鑑於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的複雜性、涉及多個市場,生產成本昂貴等特性。從長期來看,川普著眼的是「提升美國的國家安全與利益」。

對於關稅是否真能達成這個效果,韓儒伯說,如果關稅的稅率「夠高,且持續一段時間」,在美國製造晶片終究會比在台灣便宜。根據報導,目前在美國生產晶片的成本比在台灣高出30%到50%,「這無疑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他也強調,美台避免雙重稅收法案能否通過,也攸關廠商在美國投資的意願。

韓儒伯表示,半導體是台灣經濟奇蹟的核心,台灣任何政府的首要任務都會是確保其優勢,因此在表達支持與美國合作的同時,要也正視台灣民眾對於半導體是否「過度投資」美國的憂心。中國也會利用這種恐懼心理,宣傳美國不可信賴。

他說,美台各方在討論擴大合作時,必須很小心,「確保美、台民眾都瞭解,這對美台是雙贏」。例如在人工智慧領域,美國須與台灣合作才能贏得與中國的競爭,美國人工智慧產業的關鍵基礎設施都將來自台灣。

韓儒伯從川普把關稅視為談判策略的角度出發,建議台灣因應川普政府的方式,應「更有急迫感」。若想說服川普政府以其他方式看待半導體,並非務實做法。

他說:「台灣現在應集中精力宣布支持川普政府的實際舉措」。

韓儒伯也提到,過去幾年,美國與台灣的貿易不平衡急遽擴大,這也讓台灣成為川普政府主要關注的對象之一。而這對台灣來說,是一個「政治問題」。

根據國際調研機構Statista的統計,台灣過去7年對美貿易順差持續穩健擴大,2018年為63.9億美元,2023年增至353.5億美元,去年創下648.8億美元的歷史新高。美國商務部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台灣成為美國第5大貿易逆差國。

韓儒伯說,關於貿易平衡與否的效益,經濟學家有許多辯論。但當前重要的是,川普和他的官員認為,這是衡量雙邊或多邊貿易關係公平性的極重要指標。他說,關稅是「粗糙但是有效」的工具,能吸引外資到美國,減少貿易不平衡。

賴總統在14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應對川普可能祭出的關稅措施等議題,會後提出多項方案,包括擴大對美投資與採購、以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等。

韓儒伯說,賴總統提出的方案是「明智之舉」。國防預算方面,一年要提高約GDP的0.5個百分點,即約45億美元(約新台幣1470億元),這向川普政府傳達,台灣希望解決貿易不平衡議題,也要向美方購買能嚇阻中國的重要軍備。

川普曾表示,台灣應把國防預算提高到GDP的10%,官員則提過5%這個數字。

韓儒伯指出,台灣無法立即將國防支出提升至5%,但賴總統已展現誠意,對台灣這樣規模的經濟體而言,這已是相當顯著的增長。隨著時間推移,未來仍有談判空間,數字可能再提高,「最重要的是傳達台灣的決心、嚴肅以對的態度」。

他說,川普政府的訊息很直接,就是「要立即行動,不要再等」。不論台灣要提高國防預算、或增加對美投資與採購,應儘早發出積極的信號。他也提到,台灣的政治環境並不利迅速推動這些決策,可能會出現一些拖延。

對於川普多次表示,他希望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可能談貿易協定。韓儒伯說,他不擔心兩人見面會傷害台灣,最近美國國務院網站修改對美台關係的措辭,「這是很好的指標,顯示台灣會繼續是美國重要且正面的夥伴」。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